質(zhì)輕抗震:鋼板掛墻的表觀密度為0.8-1.2g/cm3,減輕了建筑荷重,使建筑內(nèi)墻重量降低60%以上,同時增加了使用面積5-8%.質(zhì)輕有利于結構抗震,有效減少基礎和結構主體造價.
眾所周知,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難點在于控制側移,而墻體構件可以明顯地提高結構的抗側剛度,因而在高層建筑中廣泛應用。主流的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都有自己的墻體結構形式。混凝土墻體由兩端鋼筋混凝土邊緣構件和中間鋼筋混凝土墻體組成,鋼結構墻體由兩端型鋼柱、上下型鋼梁和中間鋼板組成。鋼-混凝土組合抗側力構件具有廣闊的實際應用前景,已在發(fā)達國家的高烈度地震設防區(qū)得到較多的應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名古屋地鐵公車站率先采用了這種內(nèi)置鋼板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框架結構。目前,在我國,北京國貿(mào)中心三期工程主塔樓結構核心筒底部結構采用了組合鋼板剪力墻。
鋼板剪力墻承載力高、抗震性能好、剛度較大,目前主要有內(nèi)嵌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單側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以及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這3類。當前國內(nèi)使用較多的墻體為磚墻或混凝土澆筑的剪力墻,但在外荷載,例如地震荷載,地基不均勻沉降產(chǎn)生的剪力荷載作用下時,磚墻或者混凝土澆筑的剪力墻容易產(chǎn)生裂縫,并造成破壞。鑒于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fā),設計施工更加簡單,適應性更好的鋼板墻體是大勢所趨。
銹面鋼板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其色彩明度和飽和度比一般的構筑物材料要高,因此在園林綠植背景下容易突顯出來。由于鋼板的強度與韌性很大,所以可以利用很薄的鋼板對空間進行非常清晰、準確的分隔,使場地變得簡練而明快,又充滿了力量。銹面鋼板比較容易塑造成豐富變化的形狀,并能保持好的整體性,這一點是木材、石材及混凝土都很難達到的。對環(huán)境的污染很小,并且對于材料的再利用性很強。隨著設計應用增多和公眾接受度的增強,銹面鋼板已經(jīng)更多的出現(xiàn)在開放空間的設計案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