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藝術是一種造型藝術,它靠形象的魅力去感染觀者,在應用的過程中假山造型不斷豐富、不斷創(chuàng)新。根據(jù)多年施工經(jīng)驗總結假山常用布局如下:
1、分清主次。石的風格、質地、色彩、紋理、脈絡須一致。但山形、大小、高低必須有變化。山峰高高低低,參差不齊;山腰線要流暢,左右要有變化,一邊坡度陡,一邊坡度緩,使山的造型形成一種動勢;山腳要有回抱、曲折,線條要流利自如,以突出假山中水的柔軟。
2、講究開合。在園林假山的藝術造型中,開是起勢,合是收尾。立峰是開,坡腳是合;近山是開,遠山是合。一般假山布局都是由3至4個開合交替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節(jié)奏韻律。
3、露中有藏。是能展現(xiàn)出一個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動人畫面,創(chuàng)造深遠意境。
4、小中見大。以點石顯示高山雄偉;以小樹襯托山峰壯觀;以小亭體現(xiàn)群山磅礴氣勢等。
中層即底石以上,頂層以下的部分。中層所占體量,觸目多,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其疊筑要點是接石壓茬紋理要順,石體重心穩(wěn)而不偏,注重整體效果。
堆砌時應注意調節(jié)紋理,豎紋、橫紋、斜紋、細紋等一般宜盡量同方向組合。整塊山石要避免傾斜,靠外邊不得有陡板式、滾圓式的山石,橫向挑出的山石后部配重一般不得少于懸挑重量的二倍。
散點石:以黃石、湖石、英石、千層石、斧劈石、石筍石、花崗石等,三三二二、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臺階邊緣、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時成為自然的幾凳,有時成為盆栽的底座,有時又成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點綴和提示,這是山石在園林中為廣泛的應用。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于生態(tài)位的配置,直接關系到園林綠地系統(tǒng)景觀審美價值的高低和綜合功能的發(fā)揮。生態(tài)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