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翅在民間通常以"魚翅"簡稱。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名貴食品之一,始見于《宋會要》,是山珍海味中的一種,魚翅又稱鮫魚翅、鮫鯊翅、沙魚翅、金絲菜等,具體指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由鯊魚的胸、腹、尾等處的鰭翅干燥制成。根據(jù)中國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不得在公務(wù)接待中提供魚翅等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
鯊魚屬軟骨魚類,鰭骨形似粉絲。
魚翅之所以能食用,是因為鯊魚的鰭含有一種形如粉絲狀的翅筋,其中含80%左右的蛋白質(zhì),還含有脂肪、糖類及其他礦物質(zhì),但很難吸收,因此吃個雞蛋吸收的營養(yǎng)都比魚翅多。因為暴利驅(qū)使,人們大量捕殺鯊魚為了得到珍貴的烹調(diào)原料。
魚翅按顏色分,有黃、白、灰、青、黑、混(黃白色)等六種,其中以黃、白、灰三色較優(yōu)。由于產(chǎn)地和焙制方法不一,又有淡水翅咸水翅之分。淡水翅系用日光曬干,或用石灰水浸漬而成,質(zhì)量較好;咸水翅用鹽水浸漬,質(zhì)量次于淡水翅。魚翅還可按形態(tài)完整與否分類。漲發(fā)后成為整只翅的稱為排翅,為上品;漲發(fā)后散開成一條一條的叫散翅,為次品。
魚翅主要產(chǎn)于我國沿海的廣東、福建、臺灣、浙江、山東等省及南海諸島。日本、美國、印尼、越南、泰國等地均產(chǎn)。一般來說,進口魚翅以菲律賓的呂宋黃為上品。
真魚翅
1、魚翅在泡發(fā)前是白色的,做成熟食則成晶瑩剔透的半透明狀或者接近全透明狀,形態(tài)十分飽滿
2、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口感韌度好;
3、真正的魚翅是鯊魚的魚鰭中細絲狀的軟骨,而魚鰭的成末端形態(tài),也就是說,真正的魚翅應該有一端稍顯圓粗,另一端則是漸細的針狀,翅針之間有翅肉相連。
假魚翅
1、合成粉絲顏色是金黃色 ,即使是泡發(fā)后做熟,也依然會呈現(xiàn)淡黃色或者黃褐色;
2、人工合成的粉絲十分脆;
3、人工合成的粉絲都是人為切出來的長短,不僅沒有翅肉,兩端也都是一般粗細的切面。
中國魚翅不僅南北名稱很不一致,而且至今也無一個通用的分類方法。
(1)按魚鰭的部分分類: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
(2)按加工與否或加工品的形狀分類:
①原翅:大都成套供應,故又稱套翅,分為6種:玉吉翅、沙婆翅、上色翅、中色翅、小雜翅。
②加工翅:一般選翅筋較多,骨頭較少的尾鰭加工而成,根據(jù)加工方法和成品形狀的不同,分為下列幾種:明翅、大翅、長翅、青翅、翅絨、凈翅。
(3)按魚的種類分類:黃肉翅、黃肉尾翅、群翅、群尾翅、披刀翅、青翅、勾尾翅、象耳白翅、象耳白刀翅、象耳白尾翅、象耳翅、象耳刀翅、象耳尾翅、猛鯊翅、猛鯊青翅、猛鯊尾翅;花青鹿,脊披刀翅、反白青翅、脊勾尾翅;飛虎翅、飛虎尾翅、白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