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不變、功能不變、機身變薄、重量變輕,這樣的筆記本電腦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所謂“筆記本” [2] 的感覺。
報道指出,隨著筆記本電腦行業(yè)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第二代SandyBridge處理器的面市,如今8~12英寸屏幕的筆記本電腦已經趨于簡單型筆記本電腦那樣,正在趨于價格、性能與攜帶方便的均衡。超薄筆記本電腦其內部配置,不論是從處理器、內存到硬盤等主要配件,在性能方面絕不輸于那些體型較大的筆記本電腦。
筆記本電腦通常有小型的風扇、散熱器、導熱片或導熱管,幫助CPU排走熱量。一些更為高端的筆記本電腦型號甚至通過在沿著導熱管布置的通道中加注冷卻液來減少熱量。此外,大多數(shù)筆記本電腦的CPU都靠近機殼的邊緣。這樣,風扇可以將熱量直接吹到外部,而不是吹到其他部件上。
硬盤
硬盤性能的強弱影響系統(tǒng)整體的性能。
筆記本電腦使用的硬盤一般是2.5英寸,而臺式機是3.5英寸。
筆記本電腦硬盤是筆記本電腦中為數(shù)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筆記本電腦硬盤都是可以通用的。
硬盤可分為機械硬盤(HHD)和固態(tài)硬盤(SSD)。
機械硬盤是我們熟知的普通硬盤,其結構由:盤片、磁頭、盤片轉軸、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shù)據轉換器、接口、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其主要部件是機械結構,因此稱為機械硬盤。
主流的機械硬盤容量:500G、750G、1T(1000G)和2T(2000G)。
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處理器速度較慢而導致的性能下降。一些筆記本電腦將緩存內存放置在CPU上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以便CPU能夠更快地存取數(shù)據。有些筆記本電腦還有更大的總線,以便在處理器、主板和內存之間更快傳輸數(shù)據。
筆記本電腦通常使用較小的內存模塊以節(jié)省空間。筆記本電腦中使用的內存類型包括:
·緊湊外形雙列直插內存模塊(SODIMM);
·雙倍數(shù)據傳輸率同步動態(tài)隨機存取內存(DDR SDRAM);
·專有技術的內存模塊;
單數(shù)據傳輸率同步隨機存取內存(SDRAM);
一些筆記本電腦的內存能夠升級,并且能通過可拆卸面板來輕松拆裝內存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