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鋼結構技術是北美近百年建筑技術和建材工業(yè)發(fā)展的結晶,在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工業(yè)和民用建筑行業(yè)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別墅80%是輕鋼結構。
相比于傳統(tǒng)的磚混建筑,輕鋼結構的裝配式房屋擁有結構性能好,質量輕強度高,抗強風強震,隔熱保溫,材料可回收,可塑性強,工期短,造價低等性能。
然而,具備如此多優(yōu)點的輕鋼別墅為什么在中國流行不起來呢?事實上根據萬科的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早在1959年就開始了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發(fā),70年代末期僅北京和上海的裝配式建筑就分別達到了30%和50%。
究其原因一是六七十年代的大板房存在諸多結構功能和方面的問題,二是當時交通運輸不便,輕鋼結構的經濟性和裝配式優(yōu)勢未得到體現,三是輕鋼房屋需要一定的裝配技術支持,普通的廉價農民工無法勝任,不過這些問題放在幾十年后的今天都已經不再是問題。
大多數人認為輕鋼的耐久性不如傳統(tǒng)建筑材料如混凝土,但是根據美國鋼鐵協會的設計指南的資料指出,輕鋼材料能使用幾百年都沒問題,但事實上現代社會很少會有幾代同堂的情況,通常房屋的使用時間也就在五六十年左右,那種幾百上千年的長遠考慮本身也沒有實際意義。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性,輕鋼房屋的墻壁相對較薄,空心墻不用說,實心墻的填充物也多是各種復合板材,感覺上好像很容易就能一錘子砸個大洞出來,但這其實只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事實上即便是墻體基礎的OSB板材也不是人力可以輕易砸開的,更別說整個墻體,相比而言反倒是傳統(tǒng)的磚墻更容易在重擊下破開。
還有就是輕鋼房屋的裝修相對較難,一般的輕鋼別墅要么是空心墻體,要么龍骨間直接填巖棉,業(yè)主想安裝電視機掛式空調等就必須預先打好孔位,否則無法承重,不過針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就以本公司的產品為例,實心墻體直接打出的孔位至少可以承重兩百斤的重物。
所以說到底,前幾年輕鋼別墅火不起來并不在于其本身性能存在缺陷,畢竟在北美和日本的長期使用過程中,輕鋼別墅的優(yōu)越性早就被驗證了無數次,真正讓輕鋼別墅發(fā)展受阻的還是中國人缺乏對輕鋼別墅的了解,相比于費心費力的尋找相關資料查證,中國人往往還是更愿意相信傳統(tǒng)的建筑觀念和主觀臆測的直覺。然而對于想要修建輕鋼別墅的群體來說,首當其沖的其實不是深入的挖掘輕鋼別墅本身的優(yōu)缺點,而是如何在諸多品牌和廠家中篩選產品質量過硬的值得信賴的廠商。
就當下而言,輕鋼別墅不火終究只是一種階段性的現象,畢竟在其本身的性能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輕鋼別墅實在沒有不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