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意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意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 [1] ,(1655-1731)在1709年發(fā)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2(27.5Hz)至 C5(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于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
起源
十八世紀
18世紀意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 [1] 的天才發(fā)明“Pianoforte”是鋼琴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成為了槌擊式鋼琴制造業(yè)向前發(fā)展的基石。
1700
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 [1] 在其位于佛羅倫薩的烏菲齊(Uffizien)的車間內(nèi)對鋼琴進行改造創(chuàng)新,通過敲擊鍵盤的力度改變聲音的強度。為此,他采用了包有皮革的小槌,通過擊弦機敲擊琴弦。新構(gòu)造的鋼琴初命名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 (意為:帶有音強變化的古鍵琴),后來簡略為“Piano forte”(意為:強和弱)。那時,克里斯托弗里擊弦機已經(jīng)是驚人地完美。 克里斯托弗里在費迪南多王子與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的幫助下,在佛羅倫薩成立鋼琴廠“Christofori Piano Studio”。
1717
1717年左右,克里斯托弗·高特立博·施羅特(Christoph Gottlieb Schr?ter)發(fā)明了一種新型鋼琴,并在德累斯頓的家里向公眾展示。這架鋼琴上的槌式擊弦機要比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鋼琴(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簡單。
1725
家住(德國)弗萊貝格的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是十八世紀的管風琴制造師。他制造出了德國的架槌擊式鋼琴。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fā)源于歐洲,十八世紀初,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meo Christofori)發(fā)明的一種類似現(xiàn)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