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跳:這個說白了就是很機(jī)械的動作,尤其是2個8度以上的大跳純粹是技巧方面的事情,這個一開始慢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慢練才能讓肌肉松弛下來,記住八度演奏琶音的位置,而且慢練的時候需要弧度,這樣快彈的時候就不至于錯音較多。
三六度和弦練習(xí):這個是較難的技巧之一,重要是指法跟手指柔韌性,也是一個重要的技巧。對于右手較容易練習(xí),3 、6度音階還能能彈清楚,速度也沒問題,但是對于左手,速度跟清楚只能做到1個,3、6度雖然較難彈,但能堅持練習(xí),會有一定收獲。
早期鋼琴
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
1709年,意大利佛羅倫薩樂器制造師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在羽管鍵琴和古鋼琴基礎(chǔ)上設(shè)計制造了世界上架鋼琴,“B.Cristofori”成為世界上個鋼琴品牌。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鋼琴制造技術(shù)被后人代代傳承。
希爾伯曼
1711年,意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件新的樂器,包括不太準(zhǔn)確的機(jī)構(gòu)圖解。這篇文章在西歐廣泛傳播,很多工匠都據(jù)此制作鋼琴。1726年,德國人管風(fēng)琴制作師希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1683-1753)根據(jù)這篇文章也制造了一臺鋼琴,并加入類似現(xiàn)代鋼琴延音踏板的手動音栓,可以揚(yáng)起琴弦上制音器。1730年代,希爾伯曼曾把他制造的鋼琴介紹給巴赫,不過巴赫當(dāng)時并不喜歡它,抱怨高音太弱,動態(tài)范圍不廣。之后希爾伯曼又進(jìn)行了改進(jìn),1747年巴赫訪問柏林,試奏并稱贊了希爾伯曼的鋼琴。希爾伯曼有很多學(xué)生,他們對早期鋼琴發(fā)展有重大的貢獻(xiàn),其中重要的12位,稱為“十二門徒”。部分人移居英國,在德語國家和英國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制造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