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
1717年左右,克里斯托弗·高特立博·施羅特(Christoph Gottlieb Schr?ter)發(fā)明了一種新型鋼琴,并在德累斯頓的家里向公眾展示。這架鋼琴上的槌式擊弦機要比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鋼琴(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簡單。
1725
家?。ǖ聡└トR貝格的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是十八世紀的管風琴制造師。他制造出了德國的架槌擊式鋼琴。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fā)源于歐洲,十八世紀初,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meo Christofori)發(fā)明的一種類似現(xiàn)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首先,撥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難以變化,且不可克服在撥動弦時產生撥動噪音。又由于撥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時間不可能如擊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時音那樣短促(0.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動,聲音較弱而短促。這些缺點決定了它音樂表現(xiàn)力的不足。但其纖細而韻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獨特之處,在古代的宮廷室內樂為代表的音樂形式盛行時,這種獨具特色的音質有著無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樂歷史舞臺中風光300來年就證明了這一點。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xiàn)代擊弦機的復震杠桿系統(tǒng)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杠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xù)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xiàn)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fā)明為以后的鋼琴制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發(fā)明并沒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xiāng)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