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八字算命的測算規(guī)則,無論公歷和農歷,終都要轉換成天干地支的紀時狀態(tài),所以公歷和農歷一樣都可以測算,你出生的公歷和農歷之間只是相互的數(shù)字運算而已。卜易居八字測算系統(tǒng)暫時只支持公歷生辰輸入,以后會推出農歷版本。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干,下為地支,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相傳在黃帝時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歷,創(chuàng)建了中國的歷法(太陰歷)。從黃帝紀元起,經過七十八個花甲。一個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環(huán)組合而成。
稱骨算命法,相傳是唐朝周易大師所創(chuàng),其法將人的生辰八字,即出生的農歷年月日時計算相應的“骨重”,然后根據(jù)“稱骨”的總值來進行算命。
稱骨算命說明:出生在夜11-12點,算第二天;閏月上半月算本月,下半月算下月。如閏五月十四,作五月算;閏五月十六,作六月算。
命理,俗稱“算命”,業(yè)內一般稱之為“子平法”,自漢代興起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其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以天干地支為運算依據(jù)和方法,從理論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復雜的體系,因其許先潮預測準確率較高,深得中國民眾的認可和喜愛,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