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高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或絹類物品上的。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shù),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后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shù)美感。
那么中國畫裝裱的程序是怎樣的呢?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后,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后安裝軸桿成版面。傳統(tǒng)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三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只是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璜工藝中的重要工序。而舊書畫的重新裝裱則就相當(dāng)困難了。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污霉,修補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裝片上框:將與卡紙固定在一起的畫芯作品加上與其尺寸相當(dāng)?shù)牟AЧ餐湃胪饪?。放入前要確保照片、卡紙以及玻璃表面沒有污物或靜電輔著物。
背板裝訂:用尺寸相當(dāng)?shù)母呙芏缺嘲遄鳛橹魏凸潭ǎ度胪饪虮趁娌蹆?nèi),并用射釘將其與鏡框固定。然后用膠帶將其與相框的接縫處密封,防止細(xì)小灰塵進入。在裝入高密度板前,需將其邊緣部分打磨平整,防止零星碎屑 由背板處進入相框。
后安裝畫框附件掛勾掛繩,保護畫框外角。一幅完整的畫框作品就完成了。
裝裱的作用,在于將美好的事物長久的保存下來。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后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shù)美感。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裝裱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