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場中液體對于一個固體的固定相相對移動稱為電滲.在有載體的電泳中,影響電泳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電滲。常遇到的情況是γ-球蛋白,由原點向負極移動,這就是電滲作用所引起的倒移現(xiàn)象.產生電滲現(xiàn)象的原因是載體中常含有可電離的基團,如濾紙中含有羥基而帶負電荷,與濾紙相接觸的水溶液帶正電荷,液體便向負極移動。由于電滲現(xiàn)象往往與電泳同時存在,所以帶電粒子的移動距離也受電滲影響;如電泳方向與電滲相反,則實際電泳的距離等于電泳距離加上電滲的距離.瓊脂中含有瓊脂果膠,,其中含有較多的硫酸根,所以在瓊脂電泳時電滲現(xiàn)象很明顯,許多球蛋白均向負極移動。除去了瓊脂果膠后的瓊脂糖用作凝膠電泳時,電滲大為減弱.電滲所造成的移動距離可用不帶電的有色染料或有色葡聚糖點在支持物的中心,以觀察電滲的方向和距離。
等速電泳
是在樣品中加有離子(其遷移率比所有被分離離子的大)和終末離子(其遷移率比所有被分離離子的?。?,樣品加在離子和終末離子之間,在外電場作用下,各離子進行移動,經過一段時間電泳后,達到完全分離。被分離的各離子的區(qū)帶按遷移率大小依序排列在離子與終末離子的區(qū)帶之間。由于沒有加入適當?shù)闹С蛛娊赓|來載帶電流,所得到的區(qū)帶是相互連接的(圖d),且因“自身校正”效應,界面是清晰的,這是與區(qū)帶電泳不同之處。
等電聚焦電泳
是將兩性電解質加入盛有pH梯度緩沖液的電泳槽中,當其處在低于其本身等電點的環(huán)境中則帶正電荷,向負極移動;若其處在高于其本身等電點的環(huán)境中,則帶負電向正極移動。當泳動到其自身特有的等電點時,其凈電荷為零,泳動速度下降到零,具有不同等電點的物質后聚焦在各自等電點位置,形成一個個清晰的區(qū)帶,分辨率。
電泳已日益廣泛地應用于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臨床化學、毒劑學、藥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食品化學等各個領域。在直流電場中,帶電粒子向帶符號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xiàn)象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1807年,由俄國莫斯科大學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羅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首先發(fā)現(xiàn)了電泳現(xiàn)象,但直到1937年瑞典的Tiselius建立了分離蛋白質的界面電泳(boundary electrophoresis)之后,電泳技術才開始應用。上世紀60-70年代,當濾紙、聚丙烯酰胺凝膠等介質相繼引入電泳以來,電泳技術得以迅速發(fā)展。豐富多彩的電泳形式使其應用十分廣泛。電泳技術除了用于小分子物質的分離分析外,主要用于蛋白質、核酸、酶,甚至病毒與細胞的研究。由于某些電泳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具有高分辨率及選擇性特點,已成為醫(yī)學檢驗中常用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