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步驟:
1)清理:用鋼絲刷清理表面,再用空壓機將表面吹干凈,檢查、分析裂縫的情況,確定鉆孔的位置、間距和深度。
2)鉆孔:使用大功率沖擊電錘等鉆孔工具沿裂縫兩側交叉進行鉆孔,孔距在25~30cm,鉆頭直徑為10~14mm,鉆孔角度宜≤45°,鉆孔深度s結構厚度的2/3。鉆孔必須穿過裂縫,但不得將結構打穿,鉆孔與裂縫的間距應≤1/2結構厚度。
3)洗縫:用空壓機向灌漿嘴內吹風,將縫內細小粉塵吹洗干凈。
4)埋嘴:在鉆好的孔內安裝灌漿嘴(又稱之為止水針頭,有回止閥的結構),并用專用內六角扳手擰緊,使針頭后的膨脹螺栓脹開,封閉裂縫表面,但保留觀測孔和泄壓出氣孔。
5)灌漿:使用高壓灌漿機向灌漿孔(嘴)內灌注環(huán)氧樹脂漿料,從下向上或一側向另一側逐步灌注,當相鄰孔或裂縫表面觀測孔開始出漿后,保持壓力10~30s,觀測縫中出漿情況,再適當進行補灌。要反復多次補充灌漿,直到灌漿的壓力變化比較平緩后才停止灌漿。
6)拆嘴:灌漿完畢,確認環(huán)氧樹脂完全固化即可去掉外露的灌漿嘴。清理干凈溢漏出的已固化的灌漿液。
7)縫槽處理:沿縫開V型槽,清理后保持干燥干凈,涂刷專用界面劑,再填塞高彈性的聚氨酯密封膠或橡膠類密封膠,用砂磨機清理裂縫兩側的表面,涂刷丙烯酸樹脂彈性涂料,可做到基本恢復原表面色澤。
結構大面積滲漏水治理
施工方法:
1)滲漏水較大時,先灌注聚氨酯灌漿材料到結構背后止住水;然后再補充灌注低黏度耐水耐潮濕型改性環(huán)氧灌漿料,作補強加固,工法步驟同3.2。
2)對麻面滲水采用梅花型針孔灌漿法灌注低黏度耐水耐潮濕型改性環(huán)氧灌漿料,作堵漏和補強加固,工法步驟同3.2。
3)對無法灌漿的微細縫隙(縫隙在0.01mm以下)滲漏部位,可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讓滲透性強的結晶體填滿滲潮部位細小的滲水通道。
4)用以上三種方法恢復有缺陷混凝土的密實度和結構整體性,把水擠出二襯的裂隙和孔隙。再用水泥基類剛性抗?jié)B砂漿噴涂或刮涂,增強結構的抗?jié)B效果,起到防水、加固雙重作用。
5)管件、鋼筋頭等預埋件根部堵漏完成后,再開槽填嵌密封膠。
6)后采用風鉆或大功率電錘在地下通道、地鐵車站漏水嚴重的位置把襯砌結構鉆透泄壓排水,形成有效的新的排水盲管,把水引排到地下通道、地鐵車站的集水井中去,實現(xiàn)堵排結合。
1.1結構混凝土剛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
①結構混凝土的局部施工澆筑質量缺陷造成通道。②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結構局部缺陷。如沉降不均引起的底板的開裂或沉降不均產生的墻體受力改變產生的開裂,這些開裂形成的穿水通道。③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產生的結構變形增大而開裂。④地下室施工過程排水措施不當。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結構混凝土成型的初期地下水過早地浸入結構混凝土造成局部結構自防水的失效。
1.2柔性防水層局部破壞的主要原因
①使用防水層材料不當引起。②柔性防水層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地下水作用下被切裂,形成整體柔性防水層的破壞水穿透防水層。③柔性防水層依隨混凝土缺陷而穿孔破壞。④立面外防外貼法柔性防水保護層的損壞或變形起到防水層的局部損壞。
1.3建筑構造不當引起的漏水原因
①設備安裝需要穿過地下室結構的通道周圍的漏水。設備安裝穿過地下室結構時,都會做預埋套管,預埋套管均設止水環(huán)。套管與結構混凝土之間結合是緊密的,一般不會漏水,但防水層與套管的細部做法不當,使設備管備管道與套管之間不嚴密產生穿水通道。②后澆帶施工縫和沉降縫的施工構造不當引起的漏水。
建筑的后澆帶施工縫和沉降縫的構造方法要依地下室大小、深度、平面形狀、地下水壓力及周圍土質而定,該部位的構造不當引起漏水的原因多是構造造型不當,用料不符,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嚴引起的。
陽臺、露臺防水
現(xiàn)有問題及原因:
空調外機板板面未找坡,積水不能自然流入排水管,建議整改方案:
按設計重做找坡
現(xiàn)有問題及原因:
景觀陽臺落地門下口未做密封膠封堵,發(fā)泡劑外露,建議整改方案:
密封膠補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