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醬香型白酒由于特殊工藝,而且釀造時間極長,過程極為復雜,而在漫長、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應過程中,在窖池和空氣中龐大的微生物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種有益的微生物盡數(shù)置于酒體中。于是防病治病的可能性也就蘊含其中了。
并且,醬香型白酒之中的易揮發(fā)物質少。醬香型白酒要經三年以上的存貯,貯存損失高達2%以上,很顯然容易揮發(fā)的物質又被揮發(fā)掉了很大一部分。所以酒體中保存的易揮發(fā)物質少,自然對人體的刺激少,有益于健康。
另外,醬香型白酒的酸度高,是其它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西醫(yī)也認為,食酸有利于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視酸的養(yǎng)生功能。所以有些醬香型白酒口感后味偏酸。
早在漢代,茅臺鎮(zhèn)就有了“枸醬酒”聞名于世。代表性的便是漢代中郎將唐蒙在出使南越國,將枸醬酒帶回長安,獻于漢武帝,漢武帝飲后,稱贊其酒“甘甜美味”,并留下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佳話。而茅臺酒亦由此走出深山,從此之后成為了歷朝歷代的貢品,享盛名于世。到了唐宋之后,更是通過南絲綢之路傳播至海外,因此還吸引了眾多海外商人不惜赴千山萬水前來進購。而到了清代,茅臺鎮(zhèn)酒業(yè)興旺,“茅臺春”、“茅臺燒春”、“同沙茅臺”等名酒聲名鵲起?!叭A茅”就是茅臺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
從飄帶說起,很多茅臺的宣傳圖案都是兩條飄帶分開,其實所有的茅臺在出廠的的時候,兩條飄帶都是并攏的,上下重疊,下面的飄帶還有包裝車間的代碼數(shù)字。飄帶的位置很簡單,兩條飄帶長度基本一樣,自然下垂至“茅”字的位置。
噴碼也是重要的觀察點,這些噴碼是有講究的,它們是由一個個小的點組成,每個數(shù)字都有特定的寫法。比如“1”,底下其實應該是帶橫的,而有的贗品就不帶橫(2001-2005年除外)。而“2”中間有一個小的反復,兩個噴碼點是平的,不是直接下來的。這些都是微觀判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