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土是為了滿足幼苗生長發(fā)育而專門配制的含有多種礦質營養(yǎng),疏松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無病蟲害的床土。綠化土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與腐熟廄肥混合配制而成。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氣,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通過光照抑菌后得到的養(yǎng)料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
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實踐告訴我們:養(yǎng)護必須從土壤入手,通過松土保墑、除草、施肥、澆水或改良土壤的措施,提高土壤的活力,為園林植物打下的生長基礎。
土壤有機質(腐殖質),腐殖質的主要作用:
a 植物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腐殖質既含有氮磷鉀硫鈣等大量元素,又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經微生物分解后可釋放出來供植物吸收利用。
b 可增強土壤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質是一種有機膠體,吸水保肥能力很強,一般粘粒的吸水率為50%-60%,而腐殖質的吸水率高達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c 改良土壤物理性質。腐殖質是形成粘粒結構的良好膠結劑,可以提高黏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氣性,改變砂土的松散狀態(tài),同時,由于它的顏色深,有利于吸收陽光,提高土壤溫度。
d 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腐殖質為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分和能量,又能調節(jié)土壤酸堿反應,因而有利于微生物活動,促進土壤養(yǎng)分的轉化。
e 刺激植物生長發(fā)育。有機質再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腐殖質、有機酸、維生素及一些,對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增強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促進細胞分裂,從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長。
土壤有機質主要來源于施用的有機肥料和殘留的根茬,許多地區(qū)采用柴草墊圈、秸稈還田、割青漚肥、擴種綠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肥沃性。
表土復原地的地基應耕起一定的厚度,以便和復原表土合為一體。采取深耕方法讓土地風吹日曬,從而達到復原地膨軟的目的,如果下層土質不好,應改良土壤,土壤改良深度以80至100厘米為宜(含表層)。
凡有條件的各類城市道路都必須種植行道行道樹,創(chuàng)造遮蔭條件。有條件的各類分車帶以及步道外側綠帶,喬灌木種植面積一般應占綠地面積的80%,并注意適當增加常綠喬灌木比例,加強其減噪功能。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種植面積控制在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