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統工作原理
水冷中央空調包含四大部件,壓縮機、冷凝器、節(jié)流裝置、蒸發(fā)器,制冷劑依次在上述四大部件循環(huán),壓縮機出來的冷媒(制冷劑)高溫高壓的氣體,流經冷凝器,降溫降壓,冷凝器通過冷卻水系統將熱量帶到冷卻塔排出,冷媒繼續(xù)流動經過節(jié)流裝置,成低溫低壓液體,流經蒸發(fā)器,吸熱,再經壓縮。
在蒸發(fā)器的兩端接有冷凍水循環(huán)系統,制冷劑在此次吸的熱量將冷凍水溫度降低,使低溫的水流到用戶端,再經過風機盤管進行熱交換,將冷風吹出。
新風的傳輸方式采用置換式,而非空調氣體的內循環(huán)原理和新舊氣體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戶外的新穎空氣經過負壓方式會自動吸入室內,經過安裝在臥室、室廳或起居室窗戶上的新風口進入室內時,會自動除塵和過濾。同時,再由對應的室內管路與數個功用房間內的排風口相連,構成的循環(huán)系統將帶走室內廢氣,集中在排風口“呼出”,而排出的廢氣不再做循環(huán)運用,新舊風形良好的循環(huán)。
分體式空調器的特點
1.安裝麻煩。分體式空調器需要分別在室內外安裝,工作量大,操作也比較困難,技術性較強。
2.維修量大。由于分體式空調器室內機與室外機由二根管連接,有4個接口,因此,制冷劑泄漏的可能性大,往往使用2年—3年后,就需要充灌制冷劑。
3.噪音低。由于分體式空調器將壓縮機和冷凝器風扇一起安裝于室外,墻壁隔離了這些噪音源,因此噪音較小,往往感覺不到。
4.隱患。室外機支架易銹蝕,存有隱患。
5.費電。因制冷機管路長,沿程阻力及冷量損耗較大。
6.美觀。但要注意將室內機和室外機的連接管子妥善埋于墻內,以保持住宅的整體美觀性
中央空調是大廈里的耗電大戶,每年的電費中空調耗電占60%左右,因此中央空調的節(jié)能改造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設計時,中央空調系統必須按天氣熱、負荷時設計,并且留10-20%設計余量,然而實際上絕大部分時間空調是不會運行在滿負荷狀態(tài)下,存在較大的富余,所以節(jié)能的潛力就較大,其中,冷凍主機可以根據負載變化隨之加載或減載,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卻不能隨負載變化作出相應調節(jié),存在很大的浪費。
水泵系統的流量與壓差是靠閥門和旁通調節(jié)來完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截流損失和大流量、高壓力、低溫差的現象,不僅大量浪費電能,而且還造成中央空調末端達不到合理效果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使水泵隨著負載的變化調節(jié)水流量并關閉旁通。
(1)為利用液氟過冷熱,在冷凝終了的液氟管路上串接一個生活熱水的預熱器(對于液氟來說是過冷器)8,然后再將過冷的液氟通入貯液器9。這不僅利用了過冷卻熱預熱了熱水,而且提高了工質循環(huán)的性能(增加了工質單位重量的制冷量)。
(2)為利用高溫高壓氣相氟利昂的冷凝熱,在壓縮機排氣口1與熱泵四通閥5之間設置再熱器(熱水器)3,用來全年制取生活熱水。
(3)四通閥2及單向閥4、21是為了切斷或打開通向再熱器3的氣相氟利昂管路之用,當不需要生活熱水或熱水溫度過高時,改變四通閥2的流向,使得高溫制冷工質直接流入熱泵四通閥5中,或被風冷凝(制冷時),或加熱空調用的熱水(制熱時)。
(4)生活熱水夏天具有蓄熱功能和直流加熱功能兩種方式,因為生活熱水不像空調冷熱水,每小時的流量比較恒定,而生活熱水必須適應高峰時段的用水量,同時也宜利用夜間低價的谷電。因而適當加大蓄熱水箱的容積是有必要的。當上水溫度較高時,也可以達到直流供生活熱水的方式。對于生活熱水側,還可以改為如圖7框線內所示的流程。
(5)采用變頻壓縮機,來滿足用戶空調負荷和生活熱水負荷不斷變化的要求,尤其是冬季增大機組制熱功率和改善制熱性能系數,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