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到了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589年),彝族人采用小麥、青稞或玉米等糧食混合釀制了一種咂酒,從此開啟了采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咂酒因其飲酒的方式而得名,釀時先將糧食煮透、晾干,再加上酒曲拌勻,盛于陶壇中,用稀泥將壇口密封,并用草料覆蓋,讓其發(fā)酵,十余天即成。飲用時,揭開泥封,往罐內(nèi)注水,飲酒者每人持一根竹管直接從罐內(nèi)吸飲,一邊喝一邊加水,直到?jīng)]有酒味為止。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種糧食釀制了一種“春酒”。唐代大詩人杜甫大約在公元743年到了宜賓,當(dāng)時的戎州刺史楊使君在東樓設(shè)宴為他洗塵。杜甫嘗到了春酒和宜賓的特產(chǎn)荔枝,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茅臺是中國白酒品牌。由中國酒類流通協(xié)會、中華品牌戰(zhàn)略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華樽杯” 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中。這個活動簡單說,就是每年公布中國酒類品牌價值200強(qiáng)。茅臺在2010年度的評比中,品牌價值531.46億元,在所有白酒、啤酒、葡萄酒、保健酒、果酒中名列。
五糧液瓶蓋采用金屬扭斷蓋,色彩為金色,光潔度好,蓋頂印制該廠廠徽圖案,周圍字體清晰端正,鎖口平整光滑。瓶蓋頂部有兩項(xiàng)防偽措施:一是光刻,從1993年7月1日,10月1日起,分別在五糧液鼓型和晶質(zhì)瓶蓋頂部打了激光刻圖案——五糧液酒廠廠徽,用10倍放大鏡觀察,清晰可見,線條因激光灼糊而略顯黑色,用手或濕布無法擦掉;二是隱形噴碼,從1994年1月1日起,在整形和晶質(zhì)型五糧液瓶上使用暗噴,在紫光燈照射下,可見藍(lán)色廠徽圖案和“WLY”(五糧液漢語拼音縮寫),整個圖案色彩均勻,線條清晰,輪廓清楚,沒有斷裂,開啟瓶蓋時用于沿箭頭方向稍加擰動即可旋開,絕無使用剪刀剪發(fā)撬開之必要。
茅臺酒(貴州茅臺酒)產(chǎn)地范圍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內(nèi),南起茅臺鎮(zhèn)地轄的鹽津河出水口的小河電站為界,北止于茅臺酒廠一車間的楊柳灣,并以楊柳灣羊叉街路上到茅遵公路段為北界,東以茅遵公路至紅磚廠到鹽津河南端地段為界,西至赤水河以赤水河為界,約7.5平方千米。從該范圍往南延伸,地處赤水河峽谷地帶,東靠智動山、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溝界止,北接鹽津河小河口與原范圍相接,延伸面積約7.53平方千米,總面積共約15.03平方千米。
從飄帶說起,很多茅臺的宣傳圖案都是兩條飄帶分開,其實(shí)所有的茅臺在出廠的的時候,兩條飄帶都是并攏的,上下重疊,下面的飄帶還有包裝車間的代碼數(shù)字。飄帶的位置很簡單,兩條飄帶長度基本一樣,自然下垂至“茅”字的位置。
茅臺膠帽是一個關(guān)注的重點(diǎn),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膠帽打開后,又重新粘上,這看起來就不自然,甚至有賊光。另外,噴碼“茅”字和“臺”字之間有個小點(diǎn),這個點(diǎn)是一個暗記,自從2001年就有了。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洋酒在我們的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并沒有什么實(shí)際意義,所以在通過各種途徑入手洋酒以后,很快就會感到后悔,便要通過各種渠道進(jìn)行變現(xiàn),而這時就要充分的了解深圳回收洋酒的一些注意事項(xiàng),并且的了解和掌握,只要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洋酒在回收過程當(dāng)中不會貶值。
白蘭地早起源于法國。它原來的意思就是“葡萄酒的靈魂”。白蘭地是采用雙蒸工藝釀制的高純度果酒,我國的白酒多是糧食酒。從廣義上講,所有以水果為原料發(fā)酵蒸餾而成的酒都稱為白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