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到了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589年),彝族人采用小麥、青稞或玉米等糧食混合釀制了一種咂酒,從此開啟了采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咂酒因其飲酒的方式而得名,釀時先將糧食煮透、晾干,再加上酒曲拌勻,盛于陶壇中,用稀泥將壇口密封,并用草料覆蓋,讓其發(fā)酵,十余天即成。飲用時,揭開泥封,往罐內注水,飲酒者每人持一根竹管直接從罐內吸飲,一邊喝一邊加水,直到沒有酒味為止。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種糧食釀制了一種“春酒”。唐代大詩人杜甫大約在公元743年到了宜賓,當時的戎州刺史楊使君在東樓設宴為他洗塵。杜甫嘗到了春酒和宜賓的特產荔枝,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茅臺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xiàn)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余種。茅臺酒香氣成分眾多,有人贊譽“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后開瓶十里芳”。茅臺酒香而不艷,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fā)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wěn)定在52°—54°之間,曾長期是全國名白酒中度數的。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p>
中華簡稱“中華”,是1951年創(chuàng)立的品牌,1952年中華公司并入上海公司,“中華”煙以其獨特的品味和魅力征服了消費者,贏得了中國品牌——國煙的美譽。
“中華”牌一直是中國煙消費市場的品牌,成為了社會精英展示身份、體現(xiàn)價值的重要附屬品。在過去的五十多年中,中華不斷樹立著謙遜但不失尊貴的風范,贏得了高端消費人群的普遍推崇,成為了中國煙市場的。
五糧液瓶蓋采用金屬扭斷蓋,色彩為金色,光潔度好,蓋頂印制該廠廠徽圖案,周圍字體清晰端正,鎖口平整光滑。瓶蓋頂部有兩項防偽措施:一是光刻,從1993年7月1日,10月1日起,分別在五糧液鼓型和晶質瓶蓋頂部打了激光刻圖案——五糧液酒廠廠徽,用10倍放大鏡觀察,清晰可見,線條因激光灼糊而略顯黑色,用手或濕布無法擦掉;二是隱形噴碼,從1994年1月1日起,在整形和晶質型五糧液瓶上使用暗噴,在紫光燈照射下,可見藍色廠徽圖案和“WLY”(五糧液漢語拼音縮寫),整個圖案色彩均勻,線條清晰,輪廓清楚,沒有斷裂,開啟瓶蓋時用于沿箭頭方向稍加擰動即可旋開,絕無使用剪刀剪發(fā)撬開之必要。
茅臺酒(貴州茅臺酒)產地范圍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內,南起茅臺鎮(zhèn)地轄的鹽津河出水口的小河電站為界,北止于茅臺酒廠一車間的楊柳灣,并以楊柳灣羊叉街路上到茅遵公路段為北界,東以茅遵公路至紅磚廠到鹽津河南端地段為界,西至赤水河以赤水河為界,約7.5平方千米。從該范圍往南延伸,地處赤水河峽谷地帶,東靠智動山、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溝界止,北接鹽津河小河口與原范圍相接,延伸面積約7.53平方千米,總面積共約15.0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