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風華酒名記:即使處于春風得意,縱然遭遇雄關重挫,天下群英也總是戒驕戒躁,自強不息,奮勇爭先。早在清代一些文人雅士有感于此,經(jīng)調查論證綜合研究,審慎選定品質、馳名中外的五糧液酒這一傳統(tǒng)名產(chǎn),冠名“絕世風華”,將美酒美名一同奉獻給那些造福人民、豪情不拘的風流一代。這便是酒名的歷史由來。
商標的發(fā)展過程為上世紀60年代使用交杯牌、上世紀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使用紅旗牌、1972年—1980年使用長江大橋牌、80年代初期使用交杯牌、80年代后期使用優(yōu)質牌、90年代使用長城牌。本品商標為交杯牌,與八十年代初期交杯牌五糧液相比差異較大。體現(xiàn)瓶型、瓶身玻璃材質、瓶口、瓶蓋和封膜;首先采用細長頸,直型圓柱瓶身,瓶身玻璃因工藝原因微微泛黃,瓶口采用木質瓶塞輔以淡紫色塑料膜密封。
五糧液瓶蓋采用金屬扭斷蓋,色彩為金色,光潔度好,蓋頂印制該廠廠徽圖案,周圍字體清晰端正,鎖口平整光滑。瓶蓋頂部有兩項防偽措施:一是光刻,從1993年7月1日,10月1日起,分別在五糧液鼓型和晶質瓶蓋頂部打了激光刻圖案——五糧液酒廠廠徽,用10倍放大鏡觀察,清晰可見,線條因激光灼糊而略顯黑色,用手或濕布無法擦掉;二是隱形噴碼,從1994年1月1日起,在整形和晶質型五糧液瓶上使用暗噴,在紫光燈照射下,可見藍色廠徽圖案和“WLY”(五糧液漢語拼音縮寫),整個圖案色彩均勻,線條清晰,輪廓清楚,沒有斷裂,開啟瓶蓋時用于沿箭頭方向稍加擰動即可旋開,絕無使用剪刀剪發(fā)撬開之必要。
茅臺酒(貴州茅臺酒)產(chǎn)地范圍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內,南起茅臺鎮(zhèn)地轄的鹽津河出水口的小河電站為界,北止于茅臺酒廠一車間的楊柳灣,并以楊柳灣羊叉街路上到茅遵公路段為北界,東以茅遵公路至紅磚廠到鹽津河南端地段為界,西至赤水河以赤水河為界,約7.5平方千米。從該范圍往南延伸,地處赤水河峽谷地帶,東靠智動山、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溝界止,北接鹽津河小河口與原范圍相接,延伸面積約7.53平方千米,總面積共約15.03平方千米。
但現(xiàn)在單純意義上的白蘭地僅僅指那些以葡萄為原料,經(jīng)發(fā)酵、蒸餾、貯存、調配而成的酒。若以其它水果為原料制成的蒸餾酒,則在白蘭地前面冠以水果的名稱,例如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等。
貯存白蘭地的貯存工具就是在國外的影片中常見的橡木桶了。原白蘭地酒貯存在橡木桶中,要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從而變得高雅、柔和、醇厚、成熟,在葡萄酒行業(yè),這叫“天然老熟”。
調配 這是各家酒廠白蘭地不同風味的不傳之秘。兌酒師要通過品嘗儲藏在桶內的酒類來判斷酒的品質和風格,并決定勾兌比例,調出各具特色的白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