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過程
反硝化過程是反硝化菌異化硝酸鹽的過程,即由硝化菌產(chǎn)生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氮氣后從水中溢出的過程。
反硝化過程主要在缺氧狀態(tài)下進行,溶解氧的濃度不能超過0.2mg/L,否則反硝化過程就要停止。
反硝化也分為兩步,*步由硝酸鹽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第二步由亞硝酸鹽轉(zhuǎn)化為一氧化氮、氧化二氮和氮氣。
反硝化的影響因素:
1)溫度:反硝化的適宜溫度范圍是35~45℃。
2)溶解氧:為了保證反硝化過程的進行,必須保持嚴格的缺氧狀態(tài),保持氧化還原電位為-50~-110mV;為使反硝化反應正常進行,懸浮型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的溶解氧保持在0.2mg/L以下;附著性生物處理系統(tǒng)可以容許較高的溶解氧濃度,一般低于1mg/L。
3)pH值:zui佳范圍在6.5~7.5。
4)碳源有機質(zhì):需要提供足夠的碳源,碳源物質(zhì)不同,反硝化速率也不同。
5)碳氮比:理論上將1g硝酸鹽氮轉(zhuǎn)化為氮氣需要碳源物質(zhì)BOD52.86g。
2.86這個數(shù)字具體怎么得出的,很多人不清楚。在這里順道說一下(此處引用一位大咖的講解):
我們說的C,其實大多數(shù)時候指的是COD(化學需氧量),即所謂C/N實際為COD/N,COD是用需氧量來衡量有機物含量的一種方法,如甲醇氧化的過程可用(1)式所示,二者并不相同,但二者按照比例增加,有機物越多,需氧量也越多。因此,我們可以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