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原始信札遠比讀回憶錄與自傳靠譜,更不用說他人所作的傳記。因為所有史家都重視手原始史料。這就是信札的文獻價值,如果作者系書畫家,其書法還具有藝術(shù)價值。信札由于幅面狹小而易于保存和流傳,而同時代其他大的紙質(zhì)品就沒有這么幸運。小有小的好處,不但精致且利于傳承。
如果是文言文或詩詞,不懂詞牌韻譜,無法斷句,不了解古代信體格式及稱謂虛詞,更是一籌莫展。并且古代收信人不允許指名道姓,皆以字號相稱,寫信者往往僅具一兩字的名。有些書信署名只寫“名正肅”,“名心印”或“知名不具”等,只能從收信人的親朋友僚關(guān)系網(wǎng)和其筆跡上比對與厘定。正所謂:藏需要的是眼光,品需要的是功底。
信札,拼音xìn zhá,是指書信,信件信札?!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五回:“這本底稿在 云岫 是非常秘密的,內(nèi)中都是代人家謀占田產(chǎn),謀奪孀婦等種種信札,與及誣揑人家的呈子。先看幾本信札收藏的書,像《珠還記幸》、《近現(xiàn)代文化名人墨跡選》、《字字璣珠》、《明清尺牘》等。有時會遇到一人寫的多通信札,只要價格便宜就可以全部吃下,這樣既可以保持信件的連續(xù)性、完整性,也可留下的,剩余的與同道互通有無。因為史料文獻價值的高低與信札手稿的直接作者、書寫內(nèi)容息息相關(guān)。
古時有多種名稱,如尺牘、尺書、尺素、筆札、書札……現(xiàn)在我們常見的叫法就是書信。古今中外的文體,隨意、自然,且應(yīng)用極廣,莫過于書信,陸機的《文賦》,就有“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之贊語。有趣的是,至今我國保存下來的早的墨跡,就是陸機手書的《平復(fù)帖》。此帖點畫蒼勁有力,筆法奇崛,是稀世的書法珍品?!镀綇?fù)帖》又是一紙書信。它曾引得大收藏家張伯駒為其傾家蕩產(chǎn),不惜一切代價地想得到。其行為足以讓人一擊三嘆。我公司高價回收信札手稿,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