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的少兒編程越來越火,朋友圈不時刷出各種培訓消息,很多麻麻也在微信群里討論:編程是什么?它培養(yǎng)了孩子什么能力?編程思維究竟是一種什么思維?要不要給孩子報編程班?
一、什么是編程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這樣通俗易懂的來理解編程的概念——編程就是由人寫好的,讓機器做的事。生活中,編程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從日常接觸的手機、家用電器,到人工智能機器人、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無人駕駛,可以說我們時時刻刻都會接觸編程。
二、什么是編程思維
什么是“編程思維”呢?關于編程思維,喬布斯說過:“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門編程語言。學習編程教你如何思考?!?/span>
編程思維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邏輯思維的一種,就是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和工具,將自身的思路轉化成邏輯運算的步驟,從而完成復雜的任務。簡單一點說,編程思維就是處理問題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生活中的小事經常會用到編程思維,比如孩子早上起來吃飯、上學這件事來說為:
(1)從床上爬起來、穿衣服
(2)擠牙膏、刷牙、洗臉
(3)吃米飯,喝牛奶,吃菜
(4)檢查作業(yè)帶沒帶,檢查課本帶沒帶
(5)背書包,下樓,去學校
三、編程能培養(yǎng)小孩的哪些能力
編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下面簡單的說下編程能培養(yǎng)哪些能力。
1、 構思能力
編程是一種“先寫劇本,后看結果”的活動,這要求人先在腦子里進行構思并模擬出結果,然后再實際驗證結果是不是符合預期。也就是說面對一個問題時,先動動腦子,想想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很多父母給孩子買“迷宮書”,其實走迷宮也包含這個要素,有的孩子會先在腦子里走一遍,然后一次性下筆把路線畫出來,這就是一種構思和模擬能力的體現(xiàn)。
2、 邏輯思維能力
編程需要考慮到各種情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分支),而且各個分支之間不能重復,也要避免遺漏某一種可能性造成程序的異常行為。舉個例子,交通信號燈有紅、黃、綠三種狀態(tài),如果你在寫程序的時候只考慮了紅燈和綠燈的情況,沒考慮黃燈的情況,那就不“完備”了。此外,條件還會涉及到“與”、“或”、“非”等邏輯操作,比如說,“當信號燈為紅色或黃色時”和“當信號燈不是綠色時”這兩個描述應該是等價的,這對于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好的邏輯訓練。話說這對于職場人士也是適用的,用這種思維方式分析問題時就會比較不會遺漏
3、 分解問題的能力
一些復雜的問題都可以分解中等的問題,中等的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分解成小問題。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問題的分解是非常重要的,編程中我們也經常需要使用這樣的方法。舉個例子,比如要造一輛汽車,我們先要把汽車分解成很多小的部件,比如發(fā)動機、變速器等,這些部件還可以繼續(xù)分解成更小的部件,我們需要先造好每一個小部件,再把他們組合起來變成一輛汽車。
4、調試排錯能力
任何工作都無法一蹴而就,是人總會犯錯誤,程序運行起來發(fā)現(xiàn)不對有問題,這時需要孩子能夠找到出錯的地方在哪里,并且將它改正。這里面包含的能力很多,比如抗挫折力、觀察力、專注力等等?,F(xiàn)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政府管理經常會聽到有一個詞叫“允許試錯”,道理是一樣的。
5、收獲操控感、成就感
通過編程完成一個任務、解決一個問題,相當于創(chuàng)造出一個小小的作品,當別的孩子只會玩游戲時,你家的孩子會想到游戲背后的基本原理、甚至自己就會編小游戲,是不是會有一種操控感和成就感在里面?
四、我家的孩子沒有基礎,能學會編程嗎?
看了這么多,相信大家一定有一個疑問,孩子會喜歡學編程嗎?因為在大人看來編程似乎與枯燥的代碼掛鉤。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生活中大人小孩都愛玩的很多游戲、很多APP都是通過編程來實現(xiàn)的,編程其實很有趣。
同時,眾多課程體系中的人工智能課程、開源電子課程、編程課程全部采用拖拽式可視化圖形化編程,不用記憶代碼,只需要根據(jù)邏輯順序拖到代碼模塊,來酷叮貓少兒編程即可實現(xiàn)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