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于那些報廢汽車回收企業(yè)來說,日子也不好過。這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了報廢汽車回收價格為何偏低的原因。他說,一輛普通的報廢汽車至少有25%的車體“一點價值都沒有”,只能進行填埋處理。除了“五大總成”之外,雖然可以通過出售一些零部件獲利,但由于數量太少,收益有限。此外,再加上稅收、管理等各種費用,企業(yè)運行成本很高,所以只能壓低收購價格。
從2009年開始,我國調整了部分車型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標準,以調動車主報廢舊汽車的積極性。比如說報廢大型載客車的補貼標準,由原來的6000元提高到了1.8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報廢汽車回收的情況,一些報廢汽車回收企業(yè)短時間內出現了車源增加、效益提升的現象。
由于以舊換新的車型范圍限制過嚴、補貼金額少、手續(xù)復雜等原因,這一政策并未帶來持久的助推力。像以舊換新的車輛主要是針對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輕、微型載貨車和部分中型載客車,限制條件太多;補貼金額雖然較以往有了明顯提高,但與車輛轉讓出售相比,還是沒有的吸引力;由于補貼金額并不是現場發(fā)放,而是需要申請的車主辦理一系列審核手續(xù),非常復雜,這也把很多車主拒之門外。
誰生產誰回收的報廢汽車處理模式
這種模式受到很多國家的青睞,在德國等歐洲國家,汽車制造企業(yè)在新車上市之前,必須出具一份證明,確保即將投入市場的新車的材料回收率和可利用率達到一定標準,否則就拿不到市場準入許可證。
在日本,汽車生產企業(yè)必須承擔一定的回收任務。根據日本《汽車回收再利用法》規(guī)定,汽車生產廠家有義務承擔汽車殘渣、氣囊等指定零部件的回收利用以及處理工作。據了解,在豐田等大型汽車生產企業(yè),都已經設立了專門的報廢汽車回收部門來處理這一工作。此外,政府還會根據回收情況獎勵汽車生產企業(yè),刺激他們的回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