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很多的家庭當中,我們常常都會發(fā)現一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見到人也很害羞的躲在父母身后。其實孩子這樣的性格是家長們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那么對于內向的孩子我們該怎樣教育?這樣的性格肯定會影響孩子以后在課堂上以后發(fā)言的積極性,更別說在與人交流,發(fā)言這些問題上。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對于內向的孩子我們該怎樣做出改變?
老師對孩子平時上課的情況進行詳細觀察了解并記錄,同時與其他老師多多討論分析,總結出孩子行為表現的影響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比如:家長不經常帶孩子參加群體活動;家長常常責備、批評孩子,容易造成孩子孤僻、自卑,膽怯的心理。因為害怕犯錯不敢回答問題,因害怕老師不喜歡而不敢親近老師。
2、能力不足。
英語聽力或者表達存在問題,聽不清楚、不敢開口都會造成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而不敢去表現自己;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會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與同學、老師相處,從而在班級里顯得孤僻,內向。
3、缺乏積極。
孩子各方面的表現都沒有優(yōu)勢,以至于在群體中,容易受到忽略。不論在課堂還是在游戲中,孩子的存在感不強,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情景就會慢慢放棄努力,不積極、不主動、也不需要聽課,只要不犯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