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電影上映前,通常會有海報等一系列宣傳,目的就是為了讓大眾引起興趣去觀看電影。宣發(fā)工作做得好,票房自然不成問題。而影視投資在逐漸被大眾知曉后,觀眾開始去了解影視項目,這也成為了一種借機宣傳的手段。
“電影投資”的以投資帶動宣傳本意是什么?
有的電影單宣發(fā)都超過拍攝成本的資金,為的也是取得更高的票房。
有一部比較典型的電影《地球后的夜晚》,口碑差到只有2.6分,終只取得了2.82億的票房,但能誰記得,它的首日票房居然就突破了2.4億,這也算是一個宣發(fā)教科書的另類成功案例吧。
與這部電影不相上下的就是《捉妖記》,宣發(fā)費用高達2億,更是把宣傳橫幅貼到了農村,從根部抓起,后也取得了24.4億的票房。由此可以看出,宣發(fā)對于電影票房的影響有多大。
當影視投資被大眾慢慢普及的同時,人們在選擇投資影視項目時,通常會有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好的項目我會有機會去投呢?
——好的項目一般都不缺投資人,而是以投資帶動宣傳的模式,面向大眾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投資的越多,宣傳力度越廣泛!對于大眾投資人和出品方來說都是互惠互利的關系。
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現在,有國家政策的支持,還有各行各業(yè)的涌入,電影可以說是當下資本者及普通大眾的。
《電影管理條例》正式發(fā)布以后,支持電影行業(yè)發(fā)展,其中明確規(guī)定國家鼓勵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拍攝電影。政策的支持進一步鼓勵大眾參與電影,說明了參與影視版權的可行性。
我國電影產業(yè)近兩年的發(fā)展速度大家都看在眼里,每年都會增加影院,影院票房的數據也是一年比一年高。2012年國內總票房只有170.7億,而在2018年就已經突破600億,這足以說明電影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么一個強大的市場背后,紅利有多大可想而知。
那么參與影視版權究竟有哪些優(yōu)勢呢?
01、政策導向
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下,為扶持文娛產業(y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行助力。
02、門檻低
拍攝影視的資金要求一直比較高,為了讓大眾參與其中,影視公司采取版權對外出讓的方式來降低門檻,把制作成本分成一份一份的版權,這樣大眾只需要一點點資金就能參與,順應政策發(fā)展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03、風險可控
影視版權的認購可以通過選擇電影的方式來降低風險。從影片題材、出品公司、宣發(fā)團隊、政策扶持等方面可以權衡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另外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也大大降低了其風險。
04、資金
影視版權認購是直接面向影視出品/聯(lián)合出品公司進行的,從來不會在網站APP或者是微信等渠道進行直接充值,匯款賬戶是出品公司的對公賬戶,受銀行監(jiān)管,系數高。
05、周期穩(wěn)定
影視版權認購的電影周期一般在4-18個月,時間上這不算特別短,但比較于其他行業(yè),影視認購的項目周期穩(wěn)定,而且不會太長。
06、收益回報公開透明
操作上簡單便捷,不需要開戶等繁瑣的程序,投資打款簽合同就正式成為該影視的聯(lián)合出品人;一部電影拍攝下來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影視上映后不久就能產生收益,投資開發(fā)周期短。影視版權認購整個過程都是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可靠的。
2019不是觀影時代,而是全民參影時代。
如果你對影視項目感興趣,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