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機的工作頻率主要由換能器、變幅桿、和焊頭的機械共振頻率所決定,發(fā)生器的頻率根據機械共振頻率調整,以達到一致,使焊頭工作在諧振狀態(tài),每一個部份都設計成一個半波長的諧振體。發(fā)生器及機械共振頻率都有一個諧振工作范圍,如一般設定為±0.5 KHz,在此范圍內焊接機基本都能正常工作.我們制作每一個焊頭時,都會對諧振頻率作調整,要求做到諧振頻率與設計頻率誤差小于0.1 KHZ,如 20KHz 焊頭,我們焊頭的頻率會控制在19.90—20.10 KHz,誤差為5‰。
結構的特點是:能夠保證上、下產品與上、下熱模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產品接合位置,在生產過程中,能夠使上膠件快速地接觸熱模,同時更迅速地與下膠件準確的熔接在一起。再配加緩沖器,定位準確,振動減輕,保證產品的尺寸及外觀要求。
外罩
整機為全封閉結構,外罩頂部裝有強力排風結構,把焊接時產生的有毒氣體迅速排出機器內部腔體,減少有毒氣體對操作人員的傷害,機體后部、下部均為可活動門,方便維修。為保證生產,體現人性化的設計,在操作口處裝有光柵,在自動焊接狀態(tài)確保人體的任何部位在設備的危險區(qū)域內時,設備都立即停止,待危險解除后方可繼續(xù)工作。
醫(yī)學超聲波檢查的工作原理與聲納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將超聲波發(fā)射到人體內,當它在體內遇到界面時會發(fā)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體組織中可能被吸收而衰減。因為人體各種組織的形態(tài)與結構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反射與折射以及吸收超聲波的程度也就不同,醫(yī)生們正是通過儀器所反映出的波型、曲線,或影象的特征來辨別它們。此外再結合解剖學知識、正常與病理的改變,便可診斷所檢查的器官是否有病。
頻率高于20KHz(赫茲)的聲波。研究超聲波的產生、傳播 、接收,以及各種超聲效應和應用的聲學分支叫超聲學。產生超聲波的裝置有機械型超聲發(fā)生器(例如氣哨、汽笛和液哨等)、利用電磁感應和電磁作用原理制成的電動超聲發(fā)生器、以及利用壓電晶體的電致伸縮效應和鐵磁物質的磁致伸縮效應制成的電聲換能器等。
任何的超聲波焊接機都有一個中心頻率,例如 20KHz、40 KHz 等,焊接機的工作頻率主要由超聲波換能器(Transducer)、超聲波變幅桿(Booster)、和焊頭(Horn)的機械共振頻率所決定。
超聲波發(fā)生器的頻率根據機械共振頻率調整,以達到一致,使焊頭工作在諧振狀態(tài),每一個部份都設計成一個半波長的諧振體。超聲波發(fā)生器及機械共振頻率都有一個諧振工作范圍。
一般設定為±0.5 KHz,在此范圍內焊接機基本都能正常工作,我們制作每一個焊頭時,都會對諧振頻率作調整,要求做到諧振頻率與設計頻率誤差小于 0.1 KHZ。20KHz 焊頭,我們焊頭的頻率會控制在 19.90—20.10 KHZ,誤差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