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自肺腑:期貨老手交易的經(jīng)驗總結!讀懂的都認為價值連城!
1.提高收益回撤比的思路
勝率和盈虧比決定收益率,結合回撤幅度,決定了收益回撤比,所以提高收益回撤比直接的方式是提高勝率和盈虧比,同時降低回撤幅度。通過多策略對沖很直觀,實現(xiàn)也較簡單,會盡可能降低回撤,但很難同時大幅提高勝率和盈虧比,所以大概可以看作分子不變,減小分母(收益回撤比=收益率/回撤),是可以做到提高收益回撤比的。那么如果提高勝率和盈虧比,同時降低回撤,效率就會提高很多了。怎么做到,牽扯對市場和交易的理解。
2. 一定規(guī)模的資金怎么從勝率和盈虧比的自然規(guī)律中突圍
單從趨勢這一個思路觀察,現(xiàn)在的交易模式和以前比已經(jīng)進化了很多,那么傳統(tǒng)的東西是不是已經(jīng)被淘汰了呢,我認為是否定的,市場再怎么進化,畢竟簡化和約分到簡單,還是量、價格、時間、空間這幾個簡單的元素,我的經(jīng)歷和結果告訴我,如果選取合理的理解市場的角度,把這個角度內的所有細節(jié)全部給出自己的定義,讓它們在邏輯上有自己的流暢的解釋,從而形成完整的交易理論,然后從資金管理和風控上做出合理的安排,就可以盡量做到提高勝率、盈虧比,同時降低回撤幅度。
但這需要把所有細節(jié)盡可能做到(不是復盤時的刻意擬合),理論也不能是對單一品種特定時段的解釋,要具有普遍性,放到所有品種所有時段都適用。當然聽起來很簡單,實現(xiàn)的話相當難,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非常難,而且還需要具備對市場的理解和對交易的理解。
3. 是不是可以長期持續(xù),會不會失效
以我為例,我是以價格和量的角度去理解,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對市場的理解,其次是對交易的理解,對市場的理解是理論基礎,對交易的理解是如何實現(xiàn)。
從對市場的理解角度:市場是負和的,賺的錢都是從虧損的那里得到,對某個品種,同時會產生兩種相反的觀點:多和空,參與市場的資金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基本面、技術面、機器學習、套利等等,終表現(xiàn)的形態(tài)就是多和空。我想沒有人會把影響一段行情本質的原因提前分析出來,那么我把多空兩方抽象成兩個對立的主流資金,每一方以相反的方向進入同時進入某個品種,他們背后的研究分析等等我都認為理由是相當充分的,每一方的理由都能把我說服,在他們雙方面前我可以說自己的研究能力為零,那么我只能從雙方的博弈過程和結果去理解這個市場。
簡單的說,多空對某個品種發(fā)生興趣,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增倉,我要做的就是從增倉的過程去分析多空的強弱,就能大概判斷出未來的方向,從終的博弈結果,量化出自己的開倉位置和終的開倉信號。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做很多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各種定義,從量價的各種細節(jié)細致的去下定義,終需要把所有的定義串成一個邏輯的閉環(huán),沒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放到所有品種所有歷史時段都能解釋的非常清晰,沒有模糊的地方,這樣交易體系的框架就形成了。
這就是從價格和持倉量入手觀察和理解市場,在我之前已經(jīng)有無數(shù)前輩分析和使用,對我影響深的是炒客論壇的創(chuàng)始人野鶴,他有一些文章對此做了一些分析,我是在理解他們看待市場的基礎之上做的再加工,從另一個角度說,市場里沒有新鮮的東西,把一個合理的思路拿來,打碎,消化,體會,反思,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結構,就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成果。
從對交易的理解角度:有了上面的理論認識,距離實現(xiàn)還差很遠,概念怎么落地,就牽扯到對交易的理解,開始也分析了,我認為決定交易表現(xiàn)的幾個參數(shù):勝率、盈虧比、連續(xù)虧損次數(shù)(回撤幅度)。
從勝率(或交易次數(shù))來看:這種視角有種天然優(yōu)勢,就是單個品種一年下來機會就很少,我個人認為首先應該和基本面有關,一個品種不可能每年都有好機會的,甚至有的品種幾年也沒機會,比如這兩年的有色,其次有了機會,多空博弈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看出結果,所有能做的品種加起來,一年總的交易次數(shù)不過五六十次,交易次數(shù)少了,勝率就可以變相提高,再加上通過對單個品種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嚴格的量化開倉標準,也可以提高勝率,所以,勝率是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有效提高的;
從盈虧比來看:簡單的提高方法是合理控制止損范圍,止損越小,盈虧比就越大,這個就需要根據(jù)每個品種的性格特質去做合理的控制和調整,因為大行情不能每年都有,如果想在某個品種在一個合理的,不是特別大的幅度中取得高盈虧比,合理控制止損就是一個的選擇。
所以在勝率和盈虧比的關系里我傾向于采取合理控制止損的模式去提高。當然這會帶來一些負面問題,比如剛止損或者剛平推,價格又朝開倉的方向運行了,如果放大止損不僅不會止損,還會止盈,或者還有其他一些問題,但我們都明白,沒有一個系統(tǒng)是完美的,我的理解是,剔除掉上面說的一些不常見的損耗外,得到的回報是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心態(tài)不會受影響,就是適合我的,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去做一些合理的妥協(xié),目前我的盈虧比是達到一個固定的比例就主動離場(當然也會有其他一些離場方式,數(shù)量較少),所以上面是我提高盈虧比的一些思路。
從控制連續(xù)虧損次數(shù)(回撤幅度)來看:結合上面提到的交易頻率和勝率、盈虧比,以及對歷史所有交易結果的統(tǒng)計,我的連續(xù)虧損次數(shù)是五次,而且根據(jù)我的資金管理,把交易風險金分配在20次,每筆止損金額相同,這樣分析影響我的回撤幅度的因素不是連續(xù)止損,而是未達到盈虧比沒有止盈,但行情反轉造成的平推,這樣去設計控制回撤幅度看似有一個明顯的劣勢,就是有超級行情不能大賺,會很可惜。畢竟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去做一些妥協(xié),像目前我的交易模式只能通過這一種方法控制回撤,暫時還沒有其他方案,優(yōu)點也不少:交易次數(shù)少、勝率高、盈虧比高、交易過程由于資金管理的設置已經(jīng)把心態(tài)做了量化,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等等。
綜上所述,交易策略能不能長期有效,我的看法是看我們采用什么角度理解市場。如果從基本的量、價、時、空的元素去理解,是可以做到長期有效的,當然,表現(xiàn)的形式也很多,我的這種觀察模式只要一直有人參與市場,這種觀察角度是一直會有效的,如果參與者很大比例集中于同一種交易思路,我認為機會是有,但越來越難做,畢竟都在進化,對方犯錯的機會和漏洞就會越來越少,但真的走到這一步可能需要經(jīng)歷很久。
從歷史復盤的結果來看,我把所有品種所有時期的交易結果全部統(tǒng)計了一遍,從交易結果看,越往后,止盈的機會越多;從交易過程看,市場是在進化的,起始階段行情很流暢,幅度也大,越往后幅度越小,止損的次數(shù)也在提高,這也是我傾向降低止損的一個重要理由,機會會一直有,但學習、思考、總結、進步是不能停的,否則逐漸可能也會被慢慢淘汰。
在交易上,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是非錯,即使是使用同一個角度觀察市場,交易員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理解,也可能做差萬別的表現(xiàn)形式,但只要是可以穩(wěn)定,可以盈利,都是的,我上面表達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如何,只是想對市場和交易的理解做一下探討,拋磚引玉,終的目的是共同進步。
如果你從事期貨投資、愛好寫作、喜歡動手、樂于分享、快來投稿吧!你可以分享投資心得、講解期貨人生、講述如履薄冰和平淡如水的交易感受、回味一夜暴富或傾家蕩產的刺激經(jīng)歷……各種主題,題材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