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流行的墳場、墓園、陵園……等,都是付費的公眾墳場,在這些地方,只要會看,也有機會可以揀到合格的吉地。不過,找到了吉地,便要選擇一個好坐向給這些墓做墓碑。否則,選擇了失運的坐向,可導致家族人丁單薄,或則財利難聚,嚴重者,則丁財兩敗,家人壽短。當然,如果選擇得好坐向,則家人丁財兩佳,人丁健康長壽、財運亨通,升職加薪等。
土 葬
古老、普遍的方式之一。在我國,已知早的土葬是舊石器時代的北京山頂洞人。新石器 時代的墓葬已有大量發(fā)現。當時人們實行土葬主要是為了防止死者被野獸吃掉,同時也是為了 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初期的土葬不用棺材,只是將死者用樹皮等物稍加包裹,埋 入地下,不起墳墓。以后為了便于辨認和,紀念,逐步起墳修墓。土葬方式一般通行仰身直肢式, 手放在兩胯旁,不像西方人那樣兩手交叉于胸前。仰身代表睡眠的姿勢,表示死者得到了安息。 云南拉祜族人認為,如果把死者仰身葬就會使更多的人死亡,所有讓死者俯首側身而臥,兩手 交叉胸前。初期的墳墓沒有墓碑,立碑的目的只是為了便于識別墳墓,在墓碑上題刻文字,始于漢代。墓 志碑銘記載死者的姓名、籍貫、家世、生平事跡,宣揚死者的功德,或文章著作、逝世時間、 葬地,后是銘文。石碑可以留存千百年之久,既可以使死者流芳千古,同時也能起到勸化世 人的功用。
喪葬靈棚介紹:孝布的尺寸是用白布,長七尺,寬一尺二至一尺三寸五不等。孝子、孝女可將孝布直接系于腰間,孝女也可以對折后,縫成孝帽子帶于頭頂,女兒孝帽子右半邊長,兒媳孝帽子左半邊長。其中長子、長媳也可各用14尺白色孝布做成孝袍守孝均可。先人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的孝布不可帶有紅布條;
先人的侄男外女等的孝布要帶有紅布條一塊(有的地方也不帶,如不帶,孝布是長七尺,寬六寸至七寸不等);先人的孫子輩等的孝布要帶有紅布條一塊;先人重孫子輩等的孝布要在紅布條之上再加蓋一塊黃布條。
殯葬過程中應注意:
1、如果家離殯儀館比較遠無法做到一日三餐祭祀事宜,可請人在殯儀館代燒香,是一日三次,并讓被請人說一些祭祀的話,而家人就一日三餐在家里做好上香請他回來吃,并盡量保證香火不斷,要經常上香,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要經常燒紙錢給天國之人,讓他在天國無憂無慮的生活;
2、家人要準備利,一元一個的紅包,有人到家里就要給, 殯儀館送行時也要一人一個,此時需專門指定人員進行;
3、要準備家里人用的香茅煮水,跨火盆用的碳、柴、樹枝掃把、盆、祭祀用的水果、糖、餅、腌雞、豬肉、紅頭繩、黑紗、祭祀用小酒杯以及小茶杯(一般是三茶五酒)、一萬頭炮(二封)、一些排炮、還有根據個人愛好購置的其他祭祀用品;
4、被祭祀者的衣服方面如果是新衣服就用香在新衣服上燙幾個窟隆,如果是已經穿過的新衣服,就把衣服的口袋全部剪一個窟隆,預意為不讓他把錢帶走; 被祭祀者穿衣數量方面大致男穿單數女穿雙數;
5 、要留一套沒穿過的祭祀衣服,預意為保佑讓下輩人富裕;
6、去殯儀館回來的路上不要回頭看。在殯儀館發(fā)剩的利時以及紅頭繩不得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