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給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對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壽衣"一樣的象征意義。"買水"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惡,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讓死者的靈魂知道,這不是在給活人沐浴,而是要讓死者干干凈凈地到達陰間,被祖先所收容。
舊時北京的喪葬訃文是比較嚴格的。人死了以后,親屬就要把消息告訴給親友。報喪用的訃聞,一般只寫亡人生前的官銜、品級,不寫亡人的履歷和生平事跡。比如"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顯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月日時終正寢,距生于某年月日時,享壽若干歲,不孝某某侍在側(cè),親視含殮,遵禮成服,謹擇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鄉(xiāng)、學、世、寅、戚、誼、衰此訃聞。某日接三,某日唪經(jīng)。"后要在訃告結(jié)尾寫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顙"之類的文字。
除了主棚外,還必須有許多用途不等,名稱不同的棚,規(guī)模大小不一。由于在這期間,吊唁的親友多,而且時間都比較集中,上祭恐怕發(fā)生擁擠,甚至排不上號。所以在其他院落就要搭一座或數(shù)座祭棚,凡遠親、朋友來吊唁的,就被知賓引到這種棚里上祭。還有的棚是用來擺官座,讓來賓們休息、喝茶、用飯的。
接下來就要舉行開吊儀式。這是講究排場的一個儀式。
在民間的習俗里,入殮的衣服和被子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諧音"斷子",惟恐因為這個原因遭到斷子絕孫的惡報。人們的做法一般用綢子,"綢子"諧音是" 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孫。殮衣又忌諱用皮毛制作。獸皮,雖然是難得的貴物,但是對于已經(jīng)死去的人沒有益處,留下來對生者倒還可以有用。還有一種說法是,用獸皮做被子的話,死者來世會轉(zhuǎn)生為獸類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從"全尸"考慮的,說是恐怕人尸與獸革混雜一處而不能辨別。殮衣還不能用帶"洋"字的布料,殮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帶洋字的布料會使殮衣帶有"陽"的意思,對于在陰間的死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