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的時候必須有全體后代尤其是男人們"唱哭",否則按照民間舊俗就會被視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黃泉路上沒有響徹天地的哭聲相伴,便在方圓數(shù)十里傳為笑柄,其子孫后代也要被人們視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難容。
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個木樁,然后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進去之后再抽掉墊底,后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廣州一帶,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后的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在這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只燈籠,在規(guī)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爭取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
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則:“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恐怕是人們聽到比較多的話,這是風水對基地的周邊地形的總結,實際上就是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盆地,風水所講的“穴”就在這個盆地里,四面的山風水上叫做“砂”。這個地形在前面說到的“葬”字上也有體現(xiàn),就是葬字下面的“升”(發(fā)音拱),意思是雙手捧著,雙手并在一起捧著,形成了一個中間凹陷,的穴窩,古人認為這就是個好的葬地,所以說葬字本身就體現(xiàn)了古人的殯葬觀。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擋冬季北來的寒冷,前面的朝山一個個山尖聳立,連綿不絕,猶似很多人立在前面,這種形勢在風水上叫做“百官朝立”。朝山與陵園之間,還有一座小山,形似文書案,風水上叫做案山??可胶妥笊健⒂疑綐嫵闪艘粋€太師椅的形勢,山中來水如一條玉帶腰間橫纏,遠朝近案前面先是文書案,書案前面是百官朝立,堪稱基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