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00年前,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樟樹市內筑衛(wèi)城遺址(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主要有四特酒、貴酒、張家界酒、茅臺酒、西鳳酒、五糧液、雙溝大曲、洋河大曲、古井貢酒、劍南春、瀘州老窖、汾酒、伊力特、董酒、山雁王、霸王醉、金門高粱酒等。
若是無色透明玻璃瓶包裝,把酒瓶拿在手中,慢慢地倒置過來,對光觀察 瓶的底部,如果有下沉的物質或有云霧狀現象,說明酒中雜質比較多;如果酒液不失光、不渾濁,沒有懸浮物,說明酒的質量比較好。因為從色澤上看,除醬香型酒外,一般白酒都應該是無色透明的。若酒是瓷瓶或帶色玻璃瓶包裝,稍微搖動后開啟,同樣觀其色和沉淀物。
香——白酒的香氣是通過人的嗅覺來感受.評氣味時,執(zhí)酒杯于鼻下7-10CM左右,輕嗅其味。酒品的香氣歷來是人們評價酒品時十分注意的,一般都以香氣濃郁清雅為佳品。酒品的香氣非常復雜,不同的酒品香氣各不相同,同一種酒品的香氣也會出現各種變化人們一般習慣對酒香的程度和特點進行評價,表示各類不同酒品的香氣有各自不同的術語。表示酒品香氣程度的則有:無香氣、似無香氣、微有香氣、香氣不足、浮香、清雅、細膩、純正、濃郁協調、完滿、芳香等詞語;描寫酒香釋放情況的詞語:暴香、放香、噴香、入口香、回香、余香、綿長等;描述有不正常氣味用:異氣、臭氣、焦糊氣、金屬氣、腐敗氣、酸氣、霉氣等。
味——嘗酒中重要的部分,飲酒入口要慢而穩(wěn),使酒先接觸舌尖,次兩側.后到舌根,使酒液滿舌而進行味覺判斷,主要看“酸、甜、苦、辣、澀”五味是否協調、平和。酒的味感是關系酒品優(yōu)劣的重要的品評標準,.酸味給人以醇厚、清爽、干凈的感覺;甜味給人以舒適、滋潤、圓正、純美豐滿、濃郁的感覺;苦味在一些酒品中也并非劣味;適量的澀味對于一些特定酒品可以提高品質。酒品中的辛辣味是不受歡迎的,給人以沖頭、刺鼻等不良感覺。咸味也不是酒品的正??谖?常因生產中工藝處理不當而產生。怪味也稱異味,是酒品中不應出現的氣味,產生原因很復雜,一般表現為油味、糠味、糟味等。酒類中的各種產品都含有不同比重的酒精,但各類酒品都要求消除酒精味道,只有酒中的各種味感的相互配合,酒味協調,酒質肥碩,酒體柔美的酒品才能稱得上是美味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