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專利行為有哪幾種類型
具體而言,冒充專利行為包括下列幾種情形:
一、制造或者銷售標有專利標記的非專利產品的;
二、專利權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無效后,制造或者銷售標有專利標記的產品的;
三、專利權屆滿或者終止后,繼續(xù)制造或者銷售標有專利標記的產品的;
四、為上述一至三項所述行為人印制或者提供專利標記的;
五、偽造或者變造專利證書或者其他專利文件、專利申請文件的;
六、將非專利技術稱為專利技術與他人訂立專利許可合同的;
七、在廣告中將非專利技術稱為專利技術的;
八、其他將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或者將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行為。
專利無效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1)專利的主題不符合發(fā)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的定義(《專利法》第二條);
(2)專利的主題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專利法》第五條);
(3)專利的主題不屬于能夠授予專利權的范圍(《專利法》第二十五條);
(4)發(fā)明、實用新型的主題不具備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或實用性,外觀設計專利的主題不具備新穎性或者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
(5)說明書沒有充分公開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
(6)授權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沒有以說明書為依據(jù)(《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
(7)授權專利的權利要求書不清楚、不簡明或者缺少解決其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專利法》第二十條款、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8)修改超出原申請記載的范圍(《專利法》第三十三條);
(9)屬于重復授權(《專利法》第九條、《專利法》第十三條款)。
專利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載體,目前除了具有一般的減稅,獲得必要的現(xiàn)金收入之外,還具有提升個人價值、宣傳企業(yè)形象的重要作用。由于專利權人網上予以公開,通過檢索,可以看到其相關信息,從而體現(xiàn)出其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在高??荚嚰臃?、醫(yī)生或者教師職稱評定、落戶加分,甚至尋找工作獲取晉升等等方面,都具有潛在價值,也促使專利作為無形資產的轉讓價值。
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獲取收益
一些發(fā)明人擁有專利,但是,不想出讓,也可以通過合作開發(fā)共享收益,除了通過許可、質押等方式獲得一定的權益之外,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予以合作開發(fā),共享收益,也是重要的專利創(chuàng)利方式。另外,對于一些核心技術,可以采用技術入股的方式,與企業(yè)共享收益。合作開發(fā)專利,相對于將自己作為企業(yè)研發(fā)人員與對方不斷提升產品價值,實現(xiàn)更高收益。知識產權的價值,也體現(xiàn)在合作分享收益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