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頭骨粗壯堅實,顴弓外擴,骨脊高起,肌肉發(fā)達(dá);上門齒特別粗大,共有16顆牙齒。其中中華竹鼠體型粗壯,呈圓筒形。四肢短小,但粗壯而具爪,是運動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門齒粗大臼齒短小,具有嚙齒目動物的特征。
中華竹鼠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緬甸北部和越南等地。中國具體省份如廣西、廣東、云南、福建、湖南、貴州、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西部、重慶、甘肅南部、陜西南部、湖北北部等。中華竹鼠在我國的竹鼠種類中分布廣,故有“普通竹鼠”之稱。成年個體體長30~40厘米,體重1.5~3千克。體色從年齡增長從深色到淺色幼年周身深灰黑色,成年個體背部毛色棕灰色,老年背毛成棕黃色。
銀星竹鼠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南地區(qū)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如中國廣西、云南、貴州、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地下生活,以葦草根、白茅根、竹根、竹節(jié)、竹葉為食;四季繁殖,春秋繁殖高峰;孕期55天,每胎1~5個,哺乳期1個半月。體型較中華竹鼠小,體長35厘米,體重1.3~2千克,毛較粗糙,故有“粗毛竹鼠”之稱。背面為褐灰色,背毛具有許多帶白色的針毛,并帶閃光,“銀星竹鼠”由此得名。
小竹鼠分布區(qū)狹窄,數(shù)量少,屬于稀有種。這是個體小的竹鼠,主要在云南西部和尼泊爾、 孟加拉北部、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等地。分布在中緬邊境一帶海拔600米左右的熱帶雨林和邊上的竹叢中,多在芭蕉芋、木薯地等環(huán)境中挖洞生存,為竹鼠科中體型小的一種。體形與中華竹鼠相似體重僅為0.2~0.3千克。全身被毛呈棕褐色。孕期40天,每胎1~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