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分為單冷空調和冷暖兩用空調,工作原理是一樣的,空調以前大多一般使用的制冷劑是氟利昂。 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時,釋放大量的熱量。而由液態(tài)轉變?yōu)闅鈶B(tài)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即先吸熱氣化再液化放熱)空調就是據此原理而設計的。
壓縮機將氣態(tài)的制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tài)制冷劑,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機)散熱后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tài)制冷劑,所以室外機吹出來的是熱風。
然后到毛細管,進入蒸發(fā)器(室內機),由于制冷劑從毛細管到達蒸發(fā)器后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tài)的制冷劑就會汽化,變成氣態(tài)低溫的制冷劑,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fā)器就會變冷,室內機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fā)器中吹過,所以室內機吹出來的就是冷風;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發(fā)器后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這就是空調會出水的原因。
壓縮機吸入低壓氣體經過壓縮機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高溫氣體通過換熱器把水溫提高,同時高溫氣體會冷凝變成液體。液體在進入蒸發(fā)器進行蒸發(fā),(蒸發(fā)器蒸發(fā)的同時也要有換熱媒體,根據換熱的媒體不同機器的型號結構也不同,常用的有風冷和地源。)液體經過蒸發(fā)器后變成低壓低溫氣體,低溫氣體再次被壓縮機吸入進行壓縮。
就這樣循環(huán)下去,空調側循環(huán)水就變成45-55度左右的熱水了。熱水經過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間,房間安裝有風機盤管把熱水和空氣進行熱交換實現制熱目的。
空調是一種消費大的家用電器,如果選擇的功率太小,起不了作用;如果功率太大,又浪費。所以消費者在選擇空調功率時,要量房購買。
一是不要貪大,有的消費者喜歡購買大空調,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除了一些特殊因素外,家用空調都有它的使用范圍。消費者在選購時要根據自己居室的面積來選擇空調的型號,一般可按下面的公式計算房間所需的制冷量、制熱量。制冷量房間面積×140W至180W;制熱量房間面積×180W至240W。此外還應根據房間的朝向、樓層高低及密封程度做適當增減。
空調在制冷時,設置溫度為26-28℃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人體感覺較為舒適,而且有利于節(jié)能。空調在制冷時,不要設置過低溫度,當室溫調到26-27 度,其冷負荷可以減少8%以上。實驗得知,一般情況下,室溫保持在28-29 度,濕度保持在50-60%,人并不感到悶熱,也不會出汗,屬于舒適性范圍。人在睡眠時,代謝量減少30-50%,可將空調設于睡眠開關檔,設置溫度高1度,可達到節(jié)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