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Pt)元素在周期表中第10族(ⅧB)鉑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78,穩(wěn)定的同位素有194,195,196,198。密度21.45g/cm,熔點1769℃,沸點3827±100℃,氧化態(tài)+2、+3、+4價,銀白色具有良好延展性的金屬。鉑在空氣中不被氧化,在450℃以下無明顯的氧化膜生成,450℃以上生成揮發(fā)性氧化物稍有失重。在500℃的氧氣氣氛中能氧化成氧化鉑??杀畸u素、氰化物、硫和苛性堿腐蝕。在1000℃將鉑暴露在硫化氫中,12小時后可觀察到少量腐蝕。不溶于鹽酸、硝酸,但溶于王水,生成六氯合鉑(Ⅳ)酸(H2PtCl6)。鉑是很好的吸氫材料,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含碳的強還原氣氛(如C、CO、CO2)中。
是一種以金屬鈀為主要活性組分,使用鈀黑或鈀的鹽類將鈀載于氧化鋁、沸石等載體上,以鈉、鎘、鉛等鹽為助催化劑,制成的各種催化劑,是化學和化工反應過程經常采用的一種催化劑,具有催化活性高,選擇性強,催化劑制作方便,使用量少,可以通過制造方法的變化和改進,與其他金屬或助催化劑活性組分復配,優(yōu)化性能。應用領域廣,能夠反復再生和活化使用,壽命長,廢催化劑的金屬鈀可以回收再利用等優(yōu)越性。許多鈀催化劑品種都已成為專利產品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具有新的結構及催化功能的鈀催化劑仍在不斷涌現(xiàn),使許多難以實現(xiàn)的反應過程成為可能,使許多工業(yè)生產過程得到改善,是工藝過程簡化、經濟效益提高,因此鈀催化劑的發(fā)展前景遠大喜人。
浸漬法是制造載體催化劑有效和簡單常用方法,一般的制造程序是將活性組分的一種可溶性鹽,按比例配制成浸漬液,將選擇好的一定量載體放入浸漬液中,待吸附飽和后,將負載的載體進行干燥、焙燒、活化等步驟制成催化劑。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整個制作過程,包括載體種類和性能、不同活性組分品種和負載量,以及浸漬方式、干燥、焙燒、活化條件,方式,次序等都會影響成品催化劑的性能。研究者只有在催化劑理論,實踐經驗的指導下,通過實際物料不同條件下的反復試驗,各種現(xiàn)代化檢測分析儀器對催化劑結構、性能等的分析測定等研究,才能評選出一種性能優(yōu)越的鈀催化劑品種。
在鈀的作用下,氫被電離為質子其半徑為1.5×1015m,而鈀的晶格常數(shù)為3.88×10-10m(20℃時),故可通過鈀膜,在鈀的作用下質子又與電子結合并重新形成氫分子,從鈀膜的另一側逸出。 在鈀膜表面,未被離解的氣體是不能透過的,故可利用鈀膜獲得高純氫。雖然鈀對氫有獨特的透過性能,但純鈀的機械性能差,高溫時易氧化,再結晶溫度低,
易使鈀管變形和脆化,故不能用純鈀作透過膜。在鈀中添加適量的IB族和Ⅷ族元素, 制成鈀合金,可改善鈀的機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