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材料(或半成品)制成產品的全部過程。對機器生產而言包括原材料的運輸和保存,生產的準備,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熱處理,產品的裝配、及調試,油漆和包裝等內容。生產過程的內容十分廣泛,現(xiàn)代企業(yè)用系統(tǒng)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組織生產和指導生產,將生產過程看成是一個具有輸入和輸出的生產系統(tǒng)。
設計基準:在零件圖上用以確定其它點、線、面位置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
工藝基準:零件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測量基準及定位基準。
(1)裝配基準: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品中的位置的基準,稱為裝配基準。
(2)測量基準: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準,稱為測量基準。
(3)定位基準:加工時工件定位所用的基準,稱為定位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或線、點),在道工序中只能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這種定位表面稱粗基準.在以后的各個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為定位基準,這種定位表面稱精基準。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時現(xiàn)代機械加工制造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科技制造業(y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制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獲得的尺寸、形位精度,而且要求獲得的表面質量。正是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超精密加工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各種工藝、新方法不斷涌現(xiàn)。
機械行業(yè)的主要產品包括以下12類:
⑴、農業(yè)機械: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械等。
⑵、重型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礦山機械、起重機械、裝卸機械、工礦車輛、水泥設備、窯爐設備等。
⑶、工程機械:叉車、鏟土運輸機械、壓實機械、混凝土機械等。
⑷、石化通用機械:石油鉆采機械、煉油機械、化工機械、泵、風機、閥門、氣體壓縮機、制冷空調機械、造紙機械、印刷機械、塑料加工機械、制藥機械等。
⑸、電工機械:發(fā)電機械、變壓器、電動機、高低壓開關、電線電纜、蓄電池、電焊機、家用電器等。
⑹、機床:金屬切削機床、鍛壓機械、鑄造機械、木工機械等。
⑺、汽車:載貨汽車、公路客車、轎車、改裝汽車、摩托車等。
⑻、儀器儀表:自動化儀表、電工儀器儀表、光學儀器、成分分析儀、汽車儀器儀表、電料裝備、電教設備、照相機等。
⑼、基礎機械:軸承、液壓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標準緊固件、工業(yè)鏈條、齒輪、模具等。
⑽、包裝機械:包裝機、裝箱機、輸送機等。
⑾、環(huán)保機械:水污染防治設備、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等。
⑿、其他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