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領”;交領的兩直線像交于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tǒng)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xiàn)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xiàn)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xiàn)。
漢服的領型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xiàn)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nèi),稱右衽,反之稱左衽。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tǒng),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對比,漢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爭辯的優(yōu)異性。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fā)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其實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并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一直以來,漢服袖子的標準樣式就是圓袂收祛,先秦到漢朝所反映的實物無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來,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漢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圓袂收祛。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tǒng)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nèi)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珍貴的禮物?!肮_”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征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fā)、金銀珠玉飾品等。由于長期的封閉性生存,藏族服飾發(fā)展的縱向差異并不大,其基調(diào)變化亦小。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zhì)地較大程度地取決于藏族人民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
柔美黃色
黃色明亮醒目,深淺亮度不同所帶來的效果也會差別很大。在婚禮上,需要注意的是黃色的面積與其亮度和鮮艷度應該成反比。
鵝黃色搭配雪紡或紗質(zhì)面料,適當?shù)穆赌w度能為黃色帶來輕靈飄逸感,避免較大面積的遮蓋,否則會略顯沉重和老氣。
伴娘禮服也可以選擇白色禮服,在局部,如腰帶、織花、鑲嵌等處用較為鮮艷的黃色進行點綴。
典雅綠色
綠色無疑是春天的代言,其清新、典雅的基調(diào)也非常適合作為禮服選用。而輕巧的淡綠色在使用的余地上更加廣泛,也非常適合大面積應用。
綠色容易有輕重量的感覺,所以伴娘禮服也可以選擇露膚度較高的款式,寬吊帶、無肩帶,或者高領露背都能讓綠色禮服發(fā)揮它的效果,優(yōu)雅且不失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