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舍建設要緊靠放牧場地,大約保持在200米左右,盡量做到一群雞建1個雞舍,1個雞舍緊靠一片牧場。雞舍的建筑面積要在200平方米左右,保證貯納1500只~2000只雞的量。在雞舍內部要構建棲架,育雛舍內要有3米高的活動板房,母雞舍內要建產(chǎn)蛋窩或產(chǎn)蛋箱。
育雛要把好“五關”。關是關,在進雛前一周要將育雛舍內的地面清掃干凈,并用百毒殺或者燒堿對雛舍進行的處理。第二關為飲食關,雛雞進入雞舍三小時之后,就開始用開食,投食量為6次~8次/天。在兩周之后,減少至3次/天,并要保證投食每天都能吃完。第三為密度關,在2周齡以內的雛雞要保證50只~70只/平方米的密度,到了3周齡~5周齡的時候,將密度控制在30只/平方米,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等進行實際的調節(jié)。第四關為保溫關,雛雞進入雞舍之后,要嚴格控制雞舍溫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第五關為光照關,在雛雞3日齡內要保證24小時的光照,這樣有利于雛雞的快速成長,提高成活率。在7日齡內要保證光照18小時/天。一周后可采用自然光照。
注意雞群營養(yǎng)配置的均衡。在雛雞階段,由于其生長速度比較快,與后期生長聯(lián)系密切,所以,要適時地填料,供應全價的肉雞飼料。在后期,隨著轉放牧之后,要開始減少供料次數(shù),由三次向一次過渡。
冬季因為氣溫降低,會導致各方面的環(huán)境條件都隨之而變,對雞的生長影響很大。因此,冬季養(yǎng)雞更需要注意給雞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在溫度、 濕度、 空氣質量、 雞舍衛(wèi)生、 飼料供給等方面進行高質量的管理,確保雞的體重基本穩(wěn)定,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