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
以石建涼亭,在我國也相當普遍,現(xiàn)行早的涼亭,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結構的做法,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如唐初建造的湖北黃梅破額山上的魯班涼亭,就是全部以石材仿造木結構的斗拱梁架而建造的。戶山秀峰前的兩座分別建于宋代和元代的石亭也是如此。
磚亭
碑亭往往有厚重的磚墻,如明清陵墓中所用。但它們?nèi)允悄窘Y構的涼亭,磚墻只不過是用以保護梁、柱及碑身,并借以產(chǎn)生一種莊重、靜穆的氣氛,而不是結構承重作用。真正以磚做結構材料的涼亭,都是采用拱和疊澀技術建造的。北海團城上的玉甕涼亭和安徽滁縣瑯琊山的怡涼亭,就是全部用磚建造起來的磚涼亭,與木構涼亭和木屋相比,造型別致,頗具特色。
由于竹不耐久,存留時間短,所以遺留下來的竹亭極少。竹亭多用綁扎輔以釘、鉚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結構構件仍用木材,外包竹片,以仿竹形,其飲坐凳、椽、瓦等則全部用竹制做,既堅固,又便于修護。
銅亭
據(jù)《儒林外史》中記載,明代南京中山王府內(nèi)的瞻園假山上,曾建有銅亭一座,下面還可以燃火取暖,立意新巧。現(xiàn)存的銅亭不多,的有:泰山的金闕、頤和園中的寶云閣、昆明鳴鳳山金殿,以及五臺山的銅涼亭等等。嚴格地說,它們不能算涼亭,只能說是涼亭式建筑,但習慣上,卻都稱它們是“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