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準跑道全長為400米,應由兩個平行的直道和兩個半徑相等的彎道組成。除草地跑道外,跑道內側應用適宜材料制成的突沿加以分界。突沿高約5厘米,寬至少5厘米。 [5]
2.應在跑道內突沿外沿以外30厘米處測量跑道長度。如無突沿應在標志線外沿以外20厘米處進行測量。注:《國際田聯(lián)的田徑場地設施手冊》含有全部有關跑道結構、設計、標記的技術信息。本規(guī)則給出了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排水:排水系統(tǒng)在大雨后二小時必需排出積水。在冰凍地區(qū),瀝青層與碎石層之間加一層土工布緩沖層。沿排水溝槽的基礎應做特殊防水處理。
強度和穩(wěn)定性:基礎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表面均勻堅實、無裂縫,無爛邊,接縫平直光滑。墊層壓實,密實度大于95%,在中型碾壓機壓過后,無顯著輪跡、浮土松散、波浪等現(xiàn)象。
施工步驟:
1、場地清潔,混凝土涂底油,瀝青面批刮
2、機械鋪設底層11mm厚, 單組份膠粘劑+橡膠顆粒
3、機械噴涂面層1.5mm厚,單組份膠粘劑+EPDM顆粒,再反方向噴涂一遍。
4、跑道測量、放樣及劃標志線。
5、場地清潔及退場。
施工技術指標:
比重 標示值±0.10
硬度(HS) 45~65
抗拉強度(kgf/c㎡(Mpa) 25(2.45)以上
撕裂強度(kgf/cm(N/mm) 10(98)以上
伸長率% 250以上
壓縮變形率% 35以上
耐磨耗性 2.5以下
硬度(HS) 原硬度值之變化±5
復合型
以混合型面層透氣型底層結合生產(chǎn)的方式,既可以縮短工期,又可以不脫顆粒,降低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