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炮早源于英國海軍。當時,英國戰(zhàn)艦裝有21門大炮,全部放空便是禮節(jié)。這就是21響禮炮的來歷。其次19門炮,19響便是次一點的禮節(jié)了。1875年,美國人從英國那里學(xué)來這種方法,正式采用放禮炮的禮節(jié),后來便風(fēng)行世界,并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我國開國大典時用54門大炮,齊放28響,表示當時屆政協(xié)有45個政治單位和9個方面的特約代表,共54個方面的人士。28響則是建國時正值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28周年。
在外交方面,禮炮是每遇貴賓到來,鳴放禮炮表示敬意,是國際上慣用的外交禮節(jié)。按國際慣例:鳴放21響是歡迎國家元首,這是禮遇;鳴放19響政府首腦。鳴放17響、15響等,是歡迎更低一級的外賓。鳴放禮炮都是單數(shù)。
海軍禮炮
在海軍交往場合中,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受21響禮炮,海軍元帥享受19響禮炮禮遇,海軍上將或同級官員享受17響禮炮,海軍中將15響,海軍少將13響,海軍準將11響。
20世紀以前,英國軍艦在與他國軍艦相遇、或進入他國港口時,通常要求對方先鳴放禮炮。通用的海上禮儀為視雙方艦隊(或軍艦)指揮官級別高低而決定鳴炮次序,此外軍艦在進入外國港口時要首先鳴炮致敬。
特別說明的是 國家和軍隊的禮炮都是使用空包彈或者專用禮賓彈藥 歷史上部分軍艦在公海是放空炮。
1)、強烈爆炸不傷人,耀眼閃光不起火。爆炸的火光不會造成炸傷和,也不會引發(fā)火災(zāi)事故。
(2)、不起灰又不冒煙,能使空氣更新鮮。這種禮炮利用電子激發(fā)空氣爆炸,不使用火藥和任何爆炸、燃燒藥劑。在爆炸閃光過程中不產(chǎn)生煙霧,并且能釋放大量的負離子清潔空氣,如果你身臨現(xiàn)場你會感到空氣更新鮮。
(3)、由于這種禮炮沒有污染,不起火,不傷人,并能清潔空氣,室內(nèi)室外都可以使用,會給臨場觀眾帶來好心情。
(4)、慶典活動盡情用,節(jié)約開支不心痛。普通鞭炮都是一次性使用,一般家庭年節(jié)要放掉幾十元到幾百元的鞭炮,單位開業(yè)典禮有的一次放掉幾萬元的鞭炮。手持電子禮炮以220V交流電或采用蓄電池供電轉(zhuǎn)換為能源,也僅僅相當于一直點亮60瓦左右的燈泡,可反復(fù)使用,年年鳴放,可以使用多年。非常節(jié)約開支
1、增加了高度,由原來的1.28米加長到1.5米。
2、內(nèi)部增加了風(fēng)扇,改善了散熱條件,工作更穩(wěn)定。
3、炮口部分增大了共鳴腔,形狀壯觀,聲音更洪亮,火光更大。
4、取消了手控按鈕,完全遙控工作。
5、改進了控制程序,一個遙控器手柄可同時控制8門禮炮:
二型電子禮炮可單獨使用也可多門禮炮一起使用,也可以和手持式電子禮炮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