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 酸
植物油脂中總是有一定數(shù)量的游離脂肪酸,其量取決于油料的質量。種籽的不成熟性,種籽的高破損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條件下,對油脂保存十分不利,這樣會使得游離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質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質惡化。脫酸的主要方法為堿煉和蒸餾法。蒸餾法又稱物理精煉法,應用于高酸值、低膠質的油脂精煉。這里主要介紹堿煉法。
堿煉脫酸的作用
燒堿能中和粗油中的絕大部分游離脂肪酸,生成的鈉鹽在油中不易溶解,成為絮狀物而沉降。
生成的鈉鹽為表面活性劑,可將相當數(shù)量的其他雜質也帶入沉降物,如蛋白質、粘液質、色素、磷脂及帶有羥基和酚基的物質。甚至懸浮固體雜質也可被絮狀皂團攜帶下來。因此,堿煉具有脫酸、脫膠、脫固體雜質和脫色素等綜合作用。
燒堿和少量甘三酯的皂化反應引起煉耗的增加。因此,必須選擇的工藝操作條件,以獲得堿煉油的得率。
影響脫臭的因素
1、溫度
汽提脫臭時,操作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蒸汽的消耗量和脫臭時間的長短。在真空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度增高,則油中游離脂肪酸及臭味組分的蒸汽壓也隨之增高。但是,溫度的升高也有極限,因為過高的溫度會引起油脂的分解、聚合和異構化,影響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營養(yǎng)價值及外觀,并增加油脂的損耗。因此,工業(yè)生產(chǎn)中,一般控制蒸餾溫度在245~ 255℃。
2、操作壓力
脂肪酸及臭味組分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相應的沸點,隨著操作壓力的降低而降低。操作壓力對完成汽提脫臭的時間也有重要的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低,需要的時間也就越短。蒸餾塔的真空度還與油脂的水解有關聯(lián),如果設備真空度高,能有效的避免油脂的水解所引起的蒸餾損耗,并保證獲得低酸值的油脂產(chǎn)品。生產(chǎn)中一般為300—400Pa,即2—3mmHg的殘壓。
3、通汽速率與時間
在汽提脫臭過程中,汽化效率隨通入水蒸氣的速率而變化。通汽速率增大,則汽化效率也增大。但通汽的速率必須保持在油脂開始產(chǎn)生飛濺現(xiàn)象的限度以下。汽提脫臭操作中,油脂與蒸汽接觸的時間直接影響到蒸發(fā)效率。因此,欲使游離脂肪酸及臭味組分降低到產(chǎn)品所要求的標準,就需要有一定的通汽時間。但同時應考慮到脫臭過程中油脂發(fā)生的油脂聚合和其他熱敏組分的分解。這個脫臭時間也與脫臭設備結構有關,現(xiàn)通常為85分鐘。
4、脫臭設備的結構
脫臭常用設備有層板式、填料、離心接觸式幾種,現(xiàn)車間用的是層板式塔。
5、微量金屬
油脂中的微量金屬離子是加速油脂氧化的催化劑。其氧化機理是金屬離子通過變價(電子轉移)加速氫過氧化物的分解,引發(fā)自由基。因此脫臭前需盡可能脫除油脂內的鐵、銅、錳、鈣和鎂等金屬離子。
6、脫色油品質及前處理的方法
脫色油的品質及其脫臭前處理方法對脫臭成品油的穩(wěn)定性具有關鍵的影響。脫色油在汽提脫臭前的處理包括脫膠、脫酸、去除微量金屬離子和熱敏性物質。熱敏性物質、色素及膠質,如果不在汽提脫臭前除去,會在脫臭過程中受高溫而分解,進而影響到精制油的質量。
煉油設備排渣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煉油設備的排渣系統(tǒng)是配合螺旋板把炭黑或渣子排出。排渣系統(tǒng)由反應釜內置螺旋板、排渣門、防塵排渣門、排渣池。用于煉油設備內置排渣,用水密封、回利快無污染、無灰塵排放。排渣前,工人須穿長袖工作服,戴頭盔,先把爐外的排渣門打開,用專用工具把反應釜排渣蓋螺絲卸掉,剩下兩個對稱螺絲,先松動后兩個螺栓,輕微撬動一下排渣蓋,看是否著火,如果著火,說明油還沒有出完,須迅速鎖緊排渣門,繼續(xù)加熱烤渣;如果不著火,可迅速把排渣門拿掉,把外門封上,讓爐按照排渣方向旋轉,進行排渣。當排渣結束后,待廢絲團轉到45°時,迅速啟動卷揚機向外拉,就可輕松拉出來,否則鋼絲繩拉斷也拉不出來。
煉油設備要滿足各項要求,反應設備應能在規(guī)定的溫度、壓力、濃度等條件下進行所需要的化學反應、且反應率及反應速度達到工藝要求;傳質設備應能將處于混合狀態(tài)的物料實施分離、并達到工藝要求的分離效果和處理能力,換熱設備應能在規(guī)定的流量和溫度條件下實施規(guī)定的熱量交換等。 煉油生產(chǎn)時所需的各種東西,大部分都是易燃、易爆、毒性腐蝕等物質,而且生產(chǎn)過程一般都是在一定的壓力、溫度甚至于高溫、高壓下進行的;
一旦發(fā)生事故僅設備本身遭到破壞,往往還會誘發(fā)一連串惡性事故,造成重大人身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所以生產(chǎn)的性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