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1573年,即明朝萬歷元年。是年,明朝第13位皇帝朱翊均(神宗)登基改元。編年史載,瀘州老窖也從此開始形成規(guī)模釀酒窖池群。
在438年(公元1573-2011年)中,這些窖池一直在年復一年地發(fā)酵,這一點,在釀造工藝上具有重大意義和使用價值——中國發(fā)明(固態(tài))蒸餾酒工藝后,蒸餾酒的味覺質量基礎,主要依靠發(fā)酵窖池,這也是中國蒸餾酒與Wisky(威士忌)、Brandy(白蘭地)(世界另兩大蒸餾酒)在釀造工藝上明顯的不同之處,后者依靠存放(橡木桶)老熟,而中國蒸餾酒的老熟與生香主要在窖池發(fā)酵過程中完成。
一如四十多年前瀘州老窖定義濃香型白酒的釀造技藝,開啟濃香型白酒行業(yè)的生產盛況;本次“瀘州老窖2008國窖1573酒封藏大典”,瀘州老窖將以對中國白酒價值的重新梳理與定義,再次引領中國白酒進入價值化的元年。也代表著對中國傳統(tǒng)名酒的一種人文價值回歸,對珍貴、稀缺資源的保護和發(fā)展。
老王干老酒回收已經七八年了,和他聊過收入問題,說現在這個行當越來越不好干了,但是一年搞個三四十萬還是可以的,據他說,這個行業(yè)本來是個正當的生意,但是如果起了別的心眼,那么也就變味了。一般收購老酒的人手上都會有一批老酒收藏愛好者的電話,有了品相好的酒首先會聯系這樣的客戶,因為他們舍得出大價錢,還有便是賣給一些專門做禮品的公司,他們會包裝一下賣給一些特定的企業(yè)或者個人。
收藏老酒,也有一些要求,如今中國的酒類收藏以白酒為主。雖然黃酒和白酒在儲存時間超過一定年限后,酒的口感和味道都會變得更加醇厚,酒香更加濃郁,但是黃酒放超過20年后,味道就會變得很難入口,已經變質。而白酒的酒精度數高,保質期更長一點,但是超過30年的白酒也不適合飲用了,更多的是作為收藏品來看待,沒人會去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