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架子床特點
清代架子床不僅紅木用料厚重,形體高大,且圍欄、床柱、牙板、四足及上楣板等全部鏤雕花紋,還有在正面裝垂花門的,玲瓏剔透。到了現(xiàn)代,架子床又融入了更多現(xiàn)代文化元素,更具當代文化的特色。
架子床因床上有頂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兩側(cè)和后面裝有圍欄。上端四面裝橫楣板,頂上有蓋,俗名“承塵”。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案,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正中的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吧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間夾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兩邊和后面以及上架橫楣也用同樣手法做成。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席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統(tǒng)編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圖案。牙板之上,采用高束腰的做法,用矮柱分為數(shù)格,中間鑲安絳環(huán)板,浮雕鳥獸,花卉等紋飾,而且每塊與每塊之間無一相同,足見做工之精。這種架子床也有單用棕屜的,做法是在四道大便里沿起槽打眼,把屜面四邊的棕繩的繩頭用竹契鑲?cè)胙劾?,然后再用木條蓋住邊槽。這種床屜因有彈性,使用起來比較舒適,在中國南方各地,直到現(xiàn)在還很受歡迎。北方因氣候條件的關(guān)系,喜歡用厚而柔軟的鋪墊,床屜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席。
大學生公寓床:它一般上層為床鋪,下層設置書柜、衣柜、書桌、梯架。這種床目前在大學里使用比較普遍,也有部分中學學校使用這種床。但它在中學的推廣使用,受到一個很大的限制,它一張床只能住1個學生,我國中學宿舍的建設設計,一般規(guī)劃為每間宿舍住8個人,必須是上下鋪,使用這種床中學學校的人數(shù)根本住不下。
中學生宿舍床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為改善中學類學校宿舍面積有限,住宿人數(shù)較多,存放學習資料和生活用品的個人空間嚴重不足的缺陷。它突破傳統(tǒng)高低床的局限,通過鋼架(或木架)整體連接、固定的方式,將床體、書柜、衣柜等進行合理組合,形成每個學生睡寢、置物的獨立空間,并通過相關(guān)細節(jié)設計優(yōu)化,達到產(chǎn)品功能性、舒適性、穩(wěn)固性、時尚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