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情況有條件可比或必要考慮遷墳:
1、此祖墳的后人已全是女丁,無男丁,在古人這叫做絕后,也就是絕嗣。
2、祖墳后人個個貧困,基本溫飽都很難保證。
3、新墳入葬或遷舊墳后三年內出過禍事,因新墳入葬或遷了舊墳后家產開始衰敗。
4、新入葬或遷舊墳后三年內家產敗退,損人丁。
5、貧富不均,有的兄弟很富,而有的兄弟窮的要命,這些祖墳在有條件有更好的龍穴時可以擇一吉日遷到吉地去。但在管運的祖墳遷墳時就要相當的注意了,沒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風水師或沒有真正的學術時,遷墳時可能會出問題。
遷墓其目的
其一為男女合穴,其二又擇一吉地營造。實遷墓有吉有兇,吉為使原墓不吉而又擇一吉地而乘生氣,兇為使原墳富貴之氣因遷墓使元氣泄散以致減吉或致兇;
在遷墓地要求
一定要把原來棺材底下的血土再往下深挖八寸后,用干凈的袋子裝好移到新的營墓中去,否則吉兇效果不大,帶走的土不可讓原土丟在路上被人踩,這樣會對死者的晚輩有害,對不起死者,猶如死者在世時被路人腳踩刀割一樣,故此重要。另外因年歲多,墓地棺材板已拾不起來,用锨連骨連土鏟也是很不對的,一定要讓死者平輩用手拾骨為宜,死者的晚輩之人是不能用手拾取長輩尸骨白的,此切忌。
經書說:氣有風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代人聚集氣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所以把它叫做風水。風水的法則,得水,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即使是盛大的氣運行還有它的余氣止息,雖然零散但深氣也有聚集的地方。經書說:水流在土外,叫外氣。外氣橫行成為界水,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說的正是這個意思。經書又說: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土為生氣之母,有土才有氣。氣是水之母,有氣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熱的地方的氣要淺,藏在平坦地帶的氣要深。
墓地的入口,以朝向南、東南及東南偏南為吉相。
有高壓線通過的墓地,主家運衰退。
附近因有大樹遮蔽天日,而整天見不到陽光的長青草的紅土地,才為吉相。
墓地的土質,是屬于古代或舊墓土時,就要從吉方運來新土加以取代。
建筑在山的凌線或山頂的墳墓,主會因財產的保全和繼承人的問題,而帶來勞苦之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