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600毫安的鋰電池為例,次由0毫安充到了400毫安,用了N毫安;然后又充了150毫安,再用了N毫安;后再充100毫安,當后一次充到50毫安的時候,這塊電池的一個充電周期就到了。
如果一臺手機用了一半的電量,然后充滿,第二天再用一半的電,再充滿,那么這兩天里一共是消耗了一個“充放周期”,而不是兩個。所以你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充電習慣算一下,你們自己的手機電池能夠撐多久。
一般來說,一款手機在正常的使用下,電池壽命三四年就到頭了。屆時手機的電池會出現(xiàn)耗電速度加快,或者頻繁重啟關機等情況。如果使用不當?shù)脑?,那么電池的壽命會更加短,因此知道怎么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很重要。
對于鋰電池的“”問題,眾多的說法是:充電時間一定要超過12小時,反復做三次充分的充放電,以便電池。這種“前三次充電要充12小時以上”的說法,是針對上世紀90年代的充電電池來說的,當時的那種鎳鎘電池具有記憶效應,需要滿充滿放來保證電池容量。手機上使用的是鋰離子電池,它沒有記憶效應,一般2-3小時就可充滿,充滿就足夠了。如果對新電池前三次充放電真能達到12小時或以上,那會對電池造成很大傷害,有可能引起電池鼓脹,甚至燃燒。好在手機和充電器都有保護電路,充到是就會自動斷電,插在充電器上也不會繼續(xù)充電了。不過,這時還是拔下充電器為好,以防充電器保護電路萬一出現(xiàn)問題使電池過充,對電池材料造成嚴重傷害,影響電池的容量和壽命。 通常,手機說明書上介紹的充電方法,就是適合該手機的標準充電方法。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推廣普及,帶動全球手機屏幕市場增長與技術創(chuàng)新加快,產(chǎn)業(yè)規(guī)模不斷提升。從產(chǎn)品構成來看,當前手機屏幕以觸摸屏為主,主要由蓋板玻璃、觸控模組、顯示模組等零部件組成,但隨著手機整機輕薄化、高清晰顯示等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嵌入式觸控技術的日益成熟,手機屏幕產(chǎn)業(yè)正逐步從傳統(tǒng)單組件供應向一體化模組生產(chǎn)方向發(fā)展,產(chǎn)業(yè)鏈縱向整合趨勢明顯。
按屏幕的顯示技術驅(qū)動方式來分,可分為無源矩陣(Passive Matrix)和有源矩陣(Active Matrix)兩大類。無源矩陣與有源矩陣的差別在于電流的驅(qū)動方式。當外接電流通過時,液晶的排列方式會發(fā)生改變,電流停止后,若液晶排列方式保持不歸原位(具有記憶性)就稱為有源矩陣;而一旦電流消失即回復原位,必須再次充電才能排列的稱為無源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