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畫心 古舊字畫有的殘損,有的污臟,修復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去污。畫心因煙熏塵染,質地變黃變黑,如畫面顏色穩(wěn)固,可將畫心放入清水內(nèi)浸泡,隔時換水,即可明凈。污跡較重,可用熱水浸泡,或緩緩澆淋開水。畫面顏色受潮返鉛的,可用雙氧水涂抹消除。畫心生霉,有黑有紅,黑霉易涂,紅霉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涂在霉處,稍時再涂雙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嚴重,一次即可除掉。用去污后,務必用清水沖淋畫心,免蝕紙絹。
手卷。狹長的橫幅畫心,可分別裱成大鑲、小鑲或撞邊手卷。卷類裱式結構復雜,裁斷各部位的裱料都應參照一定的尺寸規(guī)范,力求使畫面美觀、協(xié)調。裝裱手卷,注意參差接縫,避免迎首、畫心、尾子的鑲縫趕在一條線上。迎首應選舊色灑金紙或藏經(jīng)箋等名紙。包首宜用舊錦,手卷剔子和軸頭多用玉石琢磨而成,如用象牙雕制,色雅結實。卷類字畫放置案幾欣賞,為避免包首受損,可做軟囊楠木或金絲紅木盆裝置。
冊頁、碑帖。一般畫心小而數(shù)量多的可分別裱成開版冊頁或推篷冊頁。開版冊頁的畫心在右開,題詩則在左開,天頭稍比地頭大,立柱、分心與地頭基本相同。推篷冊頁的畫心裱在下開,題詩裱在上開,天頭與地頭大小相等,立柱與分心的寬度相同。裝裱冊頁多用羅紋紙鑲嵌,潔凈古雅。冊面可以織錦或緙絲糊制,也可用楠木或紅木制作。裁刺冊頁刀口要整潔。將碑文裱成一本本的開版冊頁,稱做“碑帖”。裱帖規(guī)格與裱冊頁相似,但程序較多,首先要等定每行字數(shù),每頁若干行以及抬頭、年月、落款及首尾附題小跋的位置,畫好樣式,再行裝裱。裱帖要備制墨紙,以供補縫,也應選配名紙作前后副頁。五鑲經(jīng)折的裱式,不用綾絹而用宣紙作鑲料。
破殘書畫中零碎片,不能丟失,要及時進行揭裱修復。越久放對書畫越不利。專
用于包裝手卷的袱子,乾隆時比較時興,內(nèi)府藏品多用此,并貼有內(nèi)廷供奉題簽,十分講
究。今人可效法。
如果發(fā)現(xiàn)某件字畫受潮發(fā)霉,應速將此畫掛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但不能讓陽光直
曬,輕微發(fā)霉,可用撣子輕輕彈去,如發(fā)霉現(xiàn)象嚴重,應重新裝裱修復。
書畫不能長久懸掛,否則會變形。收藏者要將收藏的作品輪換掛,從欣賞的角度
會感到新鮮,同時又是對書畫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