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扶手,也稱抓桿或扶手,主要使用在過道走廊兩側、衛(wèi)生間、公廁等場所,是一種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行走和上下的公共設施。
20世紀初,在西方,由于人道主義的呼喚,當時建筑學界產生了一種新的建筑設計方法——無障礙設計。它的出現,旨在運用現代技術履行環(huán)境,為廣大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提供行動方便和的空間,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huán)境。無障礙扶手作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產品,也得到廣泛應用。
無障礙扶手使用場所一般有醫(yī)院、養(yǎng)老院及寫字樓,家里老人衛(wèi)生間等場所,隨著社會對老年人殘障人士的關心,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也可以見到。另外許多老年家庭也開始使用。
過道走廊扶手:
1坡道、臺階及樓梯兩側應設高0.85m的扶手;設兩層扶手時,下層扶手高應為0.65m;
2 扶手內側與墻面的距離應為40~50mm;
3 扶手應安裝堅固,形狀易于抓握。
衛(wèi)生間、公共廁所無障礙扶手抓桿:
1距洗手盆兩側和前緣50mm應設抓桿;
2小便器兩側和上方,應設寬度0.60~0.70m、高1.20m的抓桿;
3坐便器高0.45m,兩側應設高0.70m水平抓桿,在墻面一側應設高1.40m的垂直抓桿;
4抓桿直徑應為30~40mm;
5抓桿內側應距墻面40mm;
6抓桿應安裝堅固。
在衛(wèi)生間中,對于自理和介助的老人,需要倚靠扶手滿足的活動主要有便后助起,清洗和沐浴。
(1)便后助起:坐便器邊需設有L型扶手,另一側搭配一字型漸起扶手組合使用,兩側均可支撐借力,方便老人起身。其中,L型扶手的水平部分距地面65~70cm左右;豎直部分距坐便器前沿約25cm,上端不低于140cm;一字型漸起扶手平行于L型扶手安裝。
(2)若老人身體到了保持坐姿也十分困難的程度,可在坐便器前再加置一個活動橫向板供老人趴伏。
(3)清洗:洗手池兩側應安裝助力扶手,支撐老人洗手和洗臉時站立平衡。
(4)沐?。簢娏苎b置附近應設有l(wèi)型的豎向扶手,下端高度與老人的腰部持平,幫助夠著花灑老人并保持平衡;若有使用浴缸的情況,在浴缸側也需安裝相應的嵌入式助力扶手,防止老人在跨入浴缸或沐浴后起身時滑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