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草魚的俗稱有:鯇、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厚子魚(魯南)、海鯇(南方)、混子、黑青魚等。英文名:Grass carp 。棲息于平原地區(qū)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qū)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草魚幼魚期則食幼蟲,藻類等,草魚也吃一些葷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jié)親魚有溯游習性。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yǎng)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草魚,鯉科。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長大1m余。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棲息水的中下層,以水草為食。3-4齡成熟,在江河上游產(chǎn)卵,可人工繁殖。生長快,個體達30kg左右。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yǎng)殖對象。分布于中國各大水系,肉味美,魚膽有毒
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的種,又稱白鯇,草根魚,厚魚。體略呈圓筒形,頭部稍平扁,尾部側(cè)扁;口呈弧形,無須;上頜略長于下頜;體呈淺茶黃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鰭略帶灰黃,其他各鰭淺灰色其體較長,腹部無棱。頭部平扁,尾部側(cè)扁。下咽齒二行,側(cè)扁,呈梳狀,齒側(cè)具橫溝紋。背鰭和臀鰭均無硬刺,背鰭和腹鰭相對。吻非常短, 長度少于或者等于眼直徑。 眼眶后的長度超過一半的頭長。
草魚一般喜棲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qū)域。具有河湖洄游的習性,性成熟的個體在江河、水庫等流水中產(chǎn)卵,產(chǎn)卵后的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沒的淺灘草地和泛水區(qū)域以及干支流附屬水體(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叢生地帶)攝食育肥。冬季則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草魚性情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性貪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其魚苗階段攝食浮游動物,幼魚期兼食昆蟲、蚯蚓、藻類和浮萍等,體長約達10厘米以上時,完全攝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為多。草魚攝食的植物種類隨著生活環(huán)境里食物基礎(chǔ)的狀況而有所變化。
草魚生長快,個體大,個體可達40公斤。肉質(zhì)肥嫩,味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zhì)15.5~26.6克,脂肪1.4~8.9克,熱量83~187千卡,鈣18~160毫克,磷30~312毫克,鐵0.7~9.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
草魚因食性簡單,餌料來源廣泛,且生長迅速,產(chǎn)量高,常被作為池塘養(yǎng)殖和湖泊、水庫、河道的主要放養(yǎng)對象。自1958年人工催產(chǎn)、受精孵化技術(shù)成功后,魚苗、魚種來源容易,已成為我國主要精養(yǎng)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