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硅烷化處理是以有機硅烷水溶液為主要成分對金屬或非金屬材料進行表面處理的過程。在涂裝行業(yè),涂裝前的表面處理以磷化為主,硅烷化處理與傳統磷化相比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和降低成本的優(yōu)點。
2007年5月29日的太湖藍藻事件使國人次見證了水體富養(yǎng)化帶來的巨大威脅。磷化處理是水體富養(yǎng)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磷化處理污染包括磷化后的處理廢渣和處理殘留的廢液。磷化處理是個沉積過程,這使得其處理劑的15%~40%不可避免的成為廢渣,這些廢渣不僅含有磷酸鹽而且含有重金屬如錳,鎳等。廢渣處理起來成本很高,而且回收價值不大。所以通常一般廠家采取的措施是掩埋。掩埋的廢渣污染土壤同時,會隨著雨水進入江河形成二次污染。磷化的廢液也含有大量的磷酸鹽,容易造成水體富氧化。
但是磷化工藝卻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金屬防腐工藝。大到汽車車身,船體,小到螺絲螺母,沒有磷化的處理,鋼鐵件的壽命會大大降低。金屬硅烷化處理工藝是一種應運而生的磷化的替代工藝,它利用硅烷的雙親性能(即親有機又親無機)的特性,從功能上替代磷化的耐腐蝕和提高涂層附著力的能力。上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研究硅烷化技術。由于硅烷化技術不含磷,環(huán)保性能優(yōu)越,一直是金屬處理的研究熱點。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硅烷化的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又因為其成本與磷化相當,因此被視為金屬處理工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