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歷史悠久,秦漢末年已有大量生產,早期以多重經絲起花(經錦)為主。朱啟鈐《絲繡筆記》:“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wèi)、齊、魯無不產錦?!庇衷疲骸白允裢ㄖ性検挛鳚u,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花色甚多,用途很廣,行銷全國。
三國,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短接[》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fā)展,遠銷到日本、波斯。唐代蜀錦保存到現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待多種,其圖案有團花、龜甲、格子、蓮花、對禽、對獸、斗羊、翔鳳、游鱗等。
北宋建立成都錦院,元明以來品種更多,應用更廣。宋元蜀錦十分精美,可從元《蜀錦譜》中窺見一斑。
明末全國性大動亂對蜀錦生產摧殘嚴重。
清代蜀錦得到恢復,并受到江南織錦很大影響,產生了月華錦、雨絲錦、方方錦、浣花錦等品種,其中尤以色暈彩條的雨絲、月華具特色。雨絲錦是利用經線彩條寬窄的相對變化來表現特殊的藝術效果;月華錦則是利用經線彩條的深淺層次變化為特點。月華錦牽經時要根據彩條配色以及經線配色的編號,按彩條的次序、寬窄、色經的深淺變化規(guī)律來排列籆子,每牽完一柳頭,必須調換一部分篗子,稱為“手換手”,此為蜀錦獨有的牽經方法。
蜀錦的織造在漢唐時期以多綜多躡織機為主,唐宋以來使用束綜提花的花樓織機?,F代蜀錦采用的是分條整經的方式,適宜于牽彩條經?,F代蜀錦用染色熟絲織造,質地堅韌,色彩鮮艷。傳統(tǒng)構圖大體可分為雨絲錦、方方錦、條花錦、散花錦、浣花錦和民族錦六種。